對方抽出一根鞭子,而不是什麼手槍手炮,刀槍劍戟的,雖然讓莫亞男有點驚訝,但並沒有因此而減慢速度,依然向著對方直衝過去。
塔娜莎慣性的用力抽動一下鞭子,揚起一陣鞭花,看著朝自家直衝過來的莫亞男,然後橫甩了一下鞭子,隻見軟如靈蛇般的鞭子呈S型直接掃向莫亞男。
東方的鞭和西方的鞭用法和用途都不一樣。東方的鞭以手腕使勁,講究劈、點、?、揦、纏五種;每種鞭法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對戰需求,當然所使用的鞭也是多種多樣,比如:九節鞭,麒麟鞭。而西方的鞭法就比較簡單了,西方原本是沒有專門對敵使用的鞭。古西方的鞭主要用來刑求使用,直到後來才和套索相融合形成現在的鞭,最著名的是哈裡森.福特那根指哪打哪的鞭子!
其實哈裡森.福特的鞭子已經是很具有傳奇性了,他的鞭法其實和東方鞭法已經很接近了。比如哈裡森.福特運鞭指哪打哪,這正是東方鞭法中的點鞭法。
點鞭法講究用勁巧,力量通過鞭把傳遞到鞭梢,讓鞭子做直線運動,打出去後就是將用鞭者的力量作用於一點上,以此實現指哪打哪!
而實際上西方的鞭法僅有橫掃,十字,和豎劈的攻擊方式。橫掃就是把鞭做水平運動,借助其揮舞的範圍阻擋敵人靠近或者攻擊扇形麵積上的所有敵人。
豎劈和橫掃差不多,不過是豎直的直線運動而已。十字就有點意思了。最初的十字法是被刑訊人員用作折磨囚犯的,他們將鞭子以十字或者X型交錯揮舞,以手勁抖動鞭把,讓鞭子像一把十字改刀似的起開對方的衣服,深深的傷害衣服下的**。
當然西方鞭法也有比東方鞭法更有優勢的地方,那就是纏。也許是因為西方鞭法更多糅合了套索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為西方太多牛仔用它吧。纏並不是屬於攻擊方式的鞭法,嚴格說應該是防禦型的鞭法。看過聖鬥士的同學都知道,聖鬥士阿瞬的星雲鎖鏈。這招式就是用一條像是鞭子一樣的鎖鏈,不斷劃圈,將自己圍繞起來。
這其實就是纏的一種用法,和華國的太極圓字訣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纏的用處非常多,一時半會也說不完。總的說來就是東方鞭更注重攻擊,而西方鞭法更注重防禦,這也是西方鞭並不是西方常用的武器,甚至幾乎不會出現在主要角鬥中的原因。
所以當塔娜莎抽出的是鞭子,而不是熱武器時,莫亞男感到了驚訝,對方為什麼會想到用鞭子?難道是為了克製己方的防護裝甲?難道是對方知道了防護裝甲可吸收動能的特性,故意用這樣的武器來限製己方嗎?
讓我們思緒繼續回到現場的場景:塔娜莎橫掃一鞭,以讓高速向自己衝來的莫亞男減速。鞭勢未老之時,立刻抖動手腕,將鞭子向上抖起。利用單兵外骨骼手臂裡的液壓推進裝置,湧出一股巨大的力量,直直地從鞭把傳遞到鞭梢。
鞭梢在傳導的巨大力量的帶動下,就像一條凶狠的毒蛇,張開血口長牙向著莫亞男麵部直撲而去!
莫亞男抬起左手豎起軍刺,向著直衝麵門的鞭稍一拍,同時借力腳下蹬地一彈。任由對方鞭稍不管,右手反握的軍刺向前探出。
塔娜莎後退一步,將被拍落的鞭稍向後一拉,借助慣性的力量,鞭子如倒卷的波浪,纏住莫亞男豎起的軍刺,同時,腿部液壓動力全開,直接一腳踢向已經衝到麵前的莫亞男。
被鞭子纏住左手,是莫亞男沒有想到的,也確實給莫亞男帶來了麻煩。因為按照莫亞男的戰術,憑借速度優勢,莫亞男能快速圍繞這個單兵外骨骼鐵疙瘩做出輸出動作。
但現在不僅僅是被對方用鞭子纏住左手,甚至因為自己急於近身,而讓對方有所反擊。看來,自己必須立刻解決掉鞭子,不然的話,周圍的其他士兵要是從脈衝中清醒過來,估計就得麵對圍攻了。
莫亞男再次深吸了一口麵罩中儲量不多的高濃度氧氣,感受力量再次聚集,連忙分開雙腿,同時直立上身後倒,左手加重繞了兩圈鞭子,向後一扯。
莫亞男的這個動作做得行雲流水,上半身直立後倒,避開了塔娜莎的踢腿,而下半身反而叉狀向前,直攻對方另外一支站立的腿部,這分明就是剪刀腿攻擊下盤的路數啊。
由於莫亞男左手握緊鞭子大力後扯,而且踢出的一腳又落空,塔娜莎根本沒辦法掌控自身平衡,正想調整重心,卻又被莫亞男用雙腿剪刀似的針對站立的另外一條腿盤繞一扭,直接跪倒在地。
在這種情況下,塔娜莎知道主動權已經掌握在對方手裡了,要是不想辦法扭轉局麵,那下一步對方隻需要翻身而上,自己就隻有挨打的份兒了。
塔娜莎隻能右手丟棄掉鞭子,從右側邊拉出握手狀的拳劍,斜上一揮,企圖以此封住莫亞男翻身的動作,同時左手臂上的液壓充能再次開動,接著斜揮的拳劍,向下錘向莫亞男的小腹。
被拳劍封堵住翻身的動作,莫亞男已經躲不開塔娜莎左手的錘拳攻擊,隻能選擇硬抗錘拳。於是也將右手軍刺拋棄,握拳直接懟向塔娜莎的的錘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