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呂書聽得眉頭一皺,這要是有毒,是否會對騎乘人員造成傷害呢?
“你覺得有毒就不能騎乘?”呂書沒有問出口,不過陳教授多精的人,馬上就猜到他想問什麼了,“你騎馬還經常被尥蹶子呢!這點毒都怕啊?”
“是啊,我這不是擔心怎麼才能馴養成坐騎嗎?”被陳教授揭穿了心裡的想法,呂書倒是坦蕩的承認了。
“看到我說的這兩隻鉤狀顎足沒有?”陳教授嗬嗬笑了一下,不以為然的指著蚰蜒頭上的兩隻顎足說:“你得鍛造兩個扣狀的圓環,環套住這兩隻顎足,然後再通過韁繩鏈接圓環進行控製蚰蜒的行進方向,韁繩的一端操控在騎士手中,這就好像騎牛一樣,隻要抓住牛的鼻環,再長的牛角也不會頂到你的。”
“咦,還真是。”呂書仔細一想,還真是這樣啊。
“還有,你看這個蚰蜒的身體,雖然是細長的身體,但是實際還算比較寬敞,叉腿乘坐一個人是很輕鬆的,我倒是建議裡打造一副多個位置的配鞍出來,每一個配鞍都有固定的抓手圓環和腳蹬,這樣騎士可以通過抓住圓環和腳蹬實現自己穩定在蚰蜒身體上,繼而做出動作。”陳教授繼續指點呂書,“武器方麵,我建議你配置幾種,遠程的近戰的都行,甚至你的騎士後期熟練了,還可以利用蚰蜒的身體作為武器也可以。”
“恩恩恩!”呂書聽得直點頭。看看,這就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好處啊。什麼都給你想的方方麵麵仔仔細細。“那您老看這個養殖的問題怎麼辦?還有,怎麼才知道這個蚰蜒是可以用作坐騎啊?就是幼蟲還是成蟲怎麼分辨?”
“你這些問題啊,咱們得另說。”陳教授轉身從自己隨身攜帶的包裡找出幾頁紙,遞給呂書:“來,這上麵都寫的很清楚。你可以參考一下。”
呂書接過紙張仔細一看,上麵寫都都是關於蚰蜒的養殖方式。
首先當然是要做好登記,對沼澤地內的蚰蜒進行標號計數。這是為了記錄蚰蜒種群生存情況的第一步,隻有具體的知道了蚰蜒群有多少隻,才能切實的對區域內的蚰蜒繁殖情況了解透徹。
當然,這也就是目前對這種巨型蚰蜒的研究還沒辦法達到人工繁殖的程度,所以為了防止過度消耗蚰蜒群,必須要對其進行科學化的養殖和繁育。
其次,陳教授將蚰蜒的成長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這個蚰蜒,幼蟲的時候並沒有那麼多對長腿的,剛出生隻有四對腿,隨後第一次蛻皮後就會多長出一對腿,接著每一次蛻皮就會多長出兩對腿,生長周期大約3至7年。所以,判斷蚰蜒的年齡和生長周期隻需要數一下腿的數量就知道了。
另外,對於要乘騎的蚰蜒選擇,最好是在六對步足至十對步足之間,這樣的蚰蜒正好是成年蚰蜒中速度和力量都在巔峰階段。
接著就是馴服。和馴服馬不同,馬更容易馴服進行列隊,騎乘,作戰。這可是要分開的,比如你換成是牛來說,牛的性格脾氣比較難以控製,列隊簡直就是說笑,人要是騎上牛背,要是牛不願意,不把你顛下來是不罷休的,作戰更是開玩笑,不聽指揮的牛你敢上去作戰?小心牛倒過頭來直接頂你屁股。
所以說馴服是必須的階段。也是幸好,蚰蜒性格比較膽小喜靜,反而更像是馬多一點,而且由於蚰蜒的多足特性,其爬行的穩定性比馬卻是更高的,也更能讓騎士在其上做出攻擊動作。指揮方麵隻要用陳教授之前提到的圓環和腳蹬配合,稍加訓練就能很容易操控整隻蚰蜒。
說道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對蚰蜒身上的設備情況。陳教授的報告中提到過,在地球上的蚰蜒背上,有一節一節的背殼,背殼與背殼直接是呈瓦片狀疊放的,通過這樣的疊放,露出蚰蜒在背上的氣孔。而希望新區第三島嶼裡的巨型蚰蜒,可能也是因為體型巨大的原因,背上的背殼不知什麼原因被加強了,變得好像是給蚰蜒披上了一層厚厚的裝甲,原本一塊一塊疊放而露出的氣孔也變成了細小的縫隙。
如果按照馬鞍的設想,將一副上下交纏的坐墊綁在背殼上,這樣必然會造成蚰蜒的氣孔被堵塞。所以要是馬鞍的方式肯定不行。而陳教授這位研究動植物學的打鐵大匠,居然同樣也為呂書設計出了一種吊腳樓似得鞍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