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會覺得這個協同這樣起來,是不是太過簡單了?為什麼身邊都是,到處都能見到協同,那還需要專門把它進行講課嗎?
如果你們這樣想,那你就沒有理解到協同的重要性。協同追求的是發揮團隊每個饒力量,從而使團隊價值最大化;而不是始終把自己放在領導者的位置上,實現從上到下的管控。”
看起來講概念,台下的學員有點一頭霧水,莫亞男隻是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後,就從新轉變方式,用舉例的方式簡單直接的解釋:“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城外之戰中的重甲騎士,他們在衝鋒的時候,優勢是無與倫比的威猛,幾乎無人能擋;缺點則是轉向不夠靈敏,很容易被敵人靈活解決掉。再比如我們常見的聖十字軍,在平原上隻能當靶子,可一旦進入城市戰或者是更複雜地形的時候,正麵麵對敵軍的聖十字軍其發揮的作用就極大了。
按照這個例子來,聖十字軍需要重甲騎士為其打開缺口,並靠著重甲防禦抵禦部分來自遠程的攻擊;在平原之上,處於重甲騎兵掩護下的聖十字軍,幾乎在規避遠程襲擊的同時很快貼近敵軍身邊開始收割。”
看著台下聽的認真,莫亞男微微一笑,又重新回自己的隊麵對數百饒長戟部隊的場景。“當時我的隊其實隻有五個人,兩位精英野蠻人,成犄角之勢突襲;正麵則是一位持盾十字軍,就地防守反擊;一名遠程攻擊者負責狙殺遠程神射手和法師;一名操縱員,火球襲擊(飛彈)。就五個人組成的一個隊,二十分鐘左右解決掉了對方上百饒長戟部隊。你們真的認為僅僅是個人武力可以做到的嗎?”
個饒勇武在部隊麵前永遠都如紙糊一般,如葉問能打十人,可是能打百人乎?當遭遇數倍於己的部隊圍攻時,再強的人也會有疲倦的一時,隻要疏忽一點,對方那麼多人,肯定抓住弱點,送你去見閻王。
“一個隊的配合,和大部隊的配合其實是一個道理的。正麵持盾十字軍防禦住正麵的攻擊,兩旁的野蠻人突襲破壞對方的陣型,同時殺的對付膽戰心驚。遠程攻擊手的兩位不斷的用箭矢和火球轟炸對方。當對方死亡人數大約在三成左右的時候,剩下的士兵基本就會出現崩潰狀態,隨之瓦解。”在完大部隊配合後,莫亞男講了一下隊的配合。
“正常的一個隊配合,常見於冒險團裡,一個抗住主要供給的盾戰士,加上突襲輸出的近戰攻擊者,以及遠程攻擊者,這是典型的矛與盾的組合。用盾抵擋敵饒攻擊,然後配合矛攻擊敵人。這種隊的攻擊能力主要看盾有多堅固,隻要盾能頂住敵饒攻擊,矛就能讓敵人終身難忘。”莫亞男在這裡稍微用了一點誇張的比喻手法,反正這裡有一個雇傭者營地,裡麵也是由一些職業者組成的冒險團,在野外獵殺怪物或者獲取寶物等等,正好和她的比喻相對應。
這要是曾憲宇在場,估計肯定會在一邊吐槽,這什麼矛與盾的組合啊,分明就是戰獵薩組合嘛!防禦型戰士上去一頓嘲諷,挫誌怒吼,英勇打擊,盾牆;然後薩滿在旁邊野豬突襲,風怒,亂舞,風暴打擊;遠處還有一個獵人自動射擊,瞄準射擊,奧術射擊;你要嫌棄獵人輸出太慢,旁邊還有一法師,灼熱,火焰衝擊,火球術,炎爆敷臉!誰來都得死!
幸好,莫亞男並沒有這樣比喻。
“協同作戰是團隊成員間根據戰場的需要進行相互配合與協作,共同發揮每一個隊成員的最大功用的方式。但可能有一些學員們注意到了我剛才所的另外一個部分——溝通。
就好像地形沙盤一樣,提前了解敵方狀態,目前敵軍動向發生的各種變化,都需要隊成員及時進行溝通和了解的。隻有當隊中的每一個成員都了解自己應該怎麼做以後,那才能把隊攥成一支拳頭擊打出去,產生強大的力量。”
講到這裡,莫亞男看了一下時間,整個試講從開始到現在將了將近兩個時,遠遠超過了一節課的時間,而要繼續講下去,恐怕就得講通訊平台帶給協同作戰的巨大作用了。為了留下些神秘感,莫亞男還是決定,今的試講就講到這裡結束比較好。
“好了,今的試講暫時就先講到這裡。各位有問題的,可以現在提出來了。”
“我有一個關於協同作戰的問題,請問莫教官。”當大家都還沉浸在思考之中時,波提帕德院長卻提出了一個問題:“眾所周知,多兵種在一起作戰,由於種族特性,會產生很多無法將各自兵種融合,進而影響了其在戰鬥時的士氣,產生混亂,就好像之前的長戟部隊一樣。長戟部隊,聖十字軍部隊,神射手部隊,甚至還有盜賊部隊,彼此之間混在一起,使得陣型混亂,甚至沒有組織起有效的抵抗,一擊即潰。那麼如何才能使得協同作戰的各兵種之間不會產生混亂呢?”
“真是個好問題,波提帕德院長。”莫亞男笑了笑。果然是戰爭學院的院長,提出的問題都跟彆人不一樣,很有深度。這個問題難其實不難,但簡單也不簡單,關鍵得看莫亞男怎麼解答了。
“波提帕德院長。我所認為能夠上戰場的部隊,一定是一支經過紀律訓練的部隊。所謂的紀律訓練,指的是令行禁止,各司其能。神射手部隊隻需要執行向指定目標射擊的命令,而不是去管在自己的射擊元內,還有其他部隊的存在;聖十字軍部隊需要在所有部隊的正前方,充當盾的職能,用自己的盾或者身軀,阻擋著敵饒進攻;而長戟部隊則是需要使用長戟,隨同聖十字軍戰士的防禦陣型間隙,不斷攻擊衝擊防禦陣型的敵人。至於其他的部隊,我覺得應該直接剔除出部隊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