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 16 章(1 / 2)

河裡的魚越來越少,沈葉就沒天天去河邊看它們往水潭上麵飛了,現在隻等著它們回來,她就可以準備豐收了。

她之前種的土豆也發出了一根根胖乎乎的嫩芽,沈葉除了幾次草,就是隔幾天提幾桶水澆一下。

眼看著一顆顆的野草變成野花,沈葉這才著急起來。

去年冬天連著吃了三個月的肉,沈葉做夢都想就著肉吃一口鹹菜,酸菜燉豬肉都成了她夢裡的常駐嘉賓。

一開始野菜太小,擱水裡一泡就化了,後來又去曬鹽,等沈葉回來,野菜都準備開花了。

趁著野菜還有些吃頭,沈葉把大白送走後連夜鋸了兩顆軟木開始挖木壇。

軟木也是沈葉在這裡發現的神奇物種,其神奇程度和棉樹不相上下。

一開始沈葉隻是清理洞穴門口的雜草,她當時沒有工具,隻有一把水果刀,隻準備割一些雜草,清理一條去河邊的路。

還是寄生在軟木樹上藤蔓擋著路,沈葉順著藤蔓摸到樹,割藤蔓的時候被藤蔓流出來的黑色汁水黏到手上,她覺得有點癢,怕有毒,就順手把小刀插在樹上準備去洗手,結果小水果刀直接就插進了軟木裡,就跟削泥巴似的。

當時沈葉也不清理雜草了,硬是用一把兩寸多長的水果刀,弄斷了一顆水桶粗的大樹,就是那樹上寄生的藤蔓太多了,黑色的樹汁濺的那裡都是,還好濺在她身上的用水衝衝就沒了,隻是當天有點癢。

當時沈葉就覺得這木頭真軟,砍起來不費勁,她還用軟木刨了好幾個碗。

後來她才發現,比起軟木,軟木身上攀附的藤蔓更有意思。

藤蔓的汁水在軟木上濺了不少,沈葉當時急著洗自己身上的黑汁,等到第二天去處理軟木的時候,就發現黑汁濺過的地方,變得堅硬了不少,用刀劃過去,就像劃過金屬一樣。

還有藤蔓葉子,幾乎和砂紙沒有區彆,刨出來的木碗坑坑窪窪的,用藤蔓的葉子打磨一番,原本坑窪不平的木碗能被搓的光滑平整。

軟木、鐵砂葉跟鐵汁藤都是沈葉給它們取的名字,顧名思義,鐵汁藤,這種藤蔓流出來的汁水就跟鐵水一樣,把軟木製作的器皿泡在鐵汁藤的汁水裡三天三夜,器皿就會變得跟鐵製品一樣堅硬。

三天三夜這個時間點還是沈葉實驗出來,超過時間之前,軟木泡在鐵汁裡麵越久,軟木就會變得越堅硬,超過這個時間點,就不會再變化了。

泡好的軟木幾乎和金屬製品一樣,堅硬如鋼鐵,不怕水浸火燒,甚至能用來做鍋燉湯做飯。

自從發現了鐵汁藤的用處,沈葉的生活質量直接從石器時代躥升但鐵器時代。

浸泡好的軟木在石頭上打磨一下,就變了鋒利的斧頭,不僅能做吃飯的工具,還能做挖地砍樹的工具,反正隻有她沒見過的,幾乎沒有她做不出來的。

白天去挖野菜,晚上就刨酸菜壇子,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真的半點不比現代人低。

沒有密封器皿的能力就在壇口加一個沿,沿裡麵加上水,蓋上蓋,壇子裡的醃的野菜就有了密封的環境,幾年都壞不了。

這裡的野菜種類比較多,大部分都是可以直接炒著吃的,還有一些野菜直接炒著吃會有一些澀澀的口感,這種就需要醃製一下再吃,也是最適合做成酸菜的野菜。

醃菜還要挑老一點的野菜醃,連著根一起拔起來,再齊著根莖那裡削掉,根莖以上的部分都可以吃。

醃酸菜倒是沒那麼多的講究,把大顆大顆的野菜在河邊洗乾淨,就直接曬在石頭,不用曬太乾,野菜的表皮微微發皺就好可以。

這兩天太陽不大,上午洗好曬在石頭上,下午就曬得差不多了。

等野菜自己曬著,沈葉就把一種特彆像芥菜頭的大疙瘩削出來,去皮切粗絲,撒上鹽跟切細的乾辣椒絲,裝了滿滿一壇子。

灰簇簇的外表貼著地麵長著,沈葉一開始挖回來的時候,還以為是跟芋頭紅薯一樣的農作物,吃了一頓才發現,口感更類似於芥菜頭這種的。

這種大疙瘩直接炒也挺好吃的,這麼醃著吃也是第一次嘗試,希望可以成功,這樣她的菜譜上又多了一種食物。

石頭上的野菜曬焉巴了,就可以裝進壇子裡了,一定要一顆一顆的把野菜壓緊,這樣野菜就會酸的慢一點。

等把壇子裝滿了,在壇口撒一把鹽,壓上一個洗乾淨的大石頭,最後把開水倒進去,全部漫過野菜就行了。

這麼做的酸菜酸的慢,能放特彆久,沈葉一口氣做了三壇子酸菜,今年冬天她再也不缺酸菜吃了。

除了醃酸菜,她還曬了不少梅乾菜。

梅乾菜要比酸菜複雜一點點,但也不是特彆複雜,她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就做了。

沈葉做了兩種梅乾菜,一種是反複蒸曬才能做出來的梅乾菜,另一種就是直接晾曬的乾菜,最後要放進壇子裡發酵,才會有梅乾菜的特殊風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