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嫂告訴他們,大樹村是沒有學堂的,村裡有人家的娃娃要讀書,都是去隔壁李家村李氏族學去的。因為李家村離他們這裡最近,要是讀的好了,家裡才會考慮讓娃兒去縣城讀書。
寶塔書院入校得考核,考核通過了,每年統一時間入學。考核不過的,有的也就不讀了,有的就去彆的小些的書院私塾。
他們村百來戶人家,香嫂坐在村口大樹下一個時辰的打聽結果是,除了已經在彆處讀書的娃,想要啟蒙認字五六七歲的娃娃有二十來個。但是現在這個時候,有餘糧餘錢的人家不多,大家大部分的想法是,最好能在夏收之後,家裡有些餘糧,攢上幾個錢,再讓娃娃去識字。
村裡人的想法很簡單,家裡挑一兩個看著聰明點的男娃,讀上一兩年書,家裡以後有個啥契約文書能看的明白就成。考學什麼想倒是想,可一般莊戶人家的確是供不起的,所以也僅限於想的範疇而已。
隔壁李家族學的束脩是一月一交的,每月二十文,或者三鬥細糧。再加上一年三節的節禮,還有筆墨紙硯的開銷,書倒是可以自己問先生借了自己抄,可剛開始學的娃娃也寫不來字,所以三百千起碼也得買,這麼算下來,一個幼童一年的讀書開銷差不多在四五百文。
這可不算便宜了,莊戶人家,一年到頭能存下個二兩銀子就很不錯了,五百文等於是一個普通人家四分之一的存款了。家裡要是孩子多的,還真是供不起。
以上就是香嫂今天總結下來的村裡孩子的大致入學情況,拉拉雜雜說了一堆,劉大誌一時也理不清頭緒,倒是唐曉曉問了個關鍵問題:“我們村裡,要讀書的小孩兒也不少,為啥沒有啥族學私塾的?”
“哦,這個我知道,”劉大誌以前倒是在本村讀的書,“以前我們村裡有個先生,是個老秀才,我以前就跟著他念書,不過他好幾年前就死了,我們村裡也沒再出過讀書人,所以也就沒人辦學了。再說咱們村吧,跟他們隔壁李家村不一樣,他們李家村全是姓李的,一家獨大,什麼事兒他們說了就算。咱們村,裡長是王家族長,村長是我們劉家族長,除了這兩位,另外還有一個張家族長和一個錢族長,怎是一個亂字了得。本來這請先生來村裡也不是不行,啊呀,這人一多事兒就成不了,反正四個族長一會兒覺得得一起出錢,一會兒又都覺得族學都得放自己家祠堂,亂哄哄的論了幾回,就不了了之了。”
“沒覺悟!都沒聽說過什麼叫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嗎?辦教育豈可兒戲?”劉小月一本正經地說道。
唐曉曉聽女兒拿腔拿調的鬼樣子就忍不住翻白眼,拍了一下劉小月,“你夠了啊。”
“嗬嗬,開個玩笑,開個玩笑,”劉小月笑的一臉沒皮沒臉,“不過我還是覺得要是咱們村能辦個村學族學啥學才好,李家村雖然不遠,可來回也得半個多時辰,你看要大牛去送李老漢,那麼大個人了走上半個時辰了還沒回來,彆說要去讀書的很多都是六七歲的小孩兒,你看咱們家亮子,那樣,對不對,能放他一個人出去嗎?再說要是遇到個刮風下雨飄雪什麼的,那更不安全了。”
劉小亮想,我啥樣?我長大了啊,我是大哥哥樣了!
可他們能怎麼辦?唐曉曉和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坐在她旁邊的劉大誌互看了一眼,這古代入學也挺折騰,他們都不要求教學質量了,隻想就近入學居然就近沒學堂,坑爹。
三人組苦苦冥思之際,大牛推門來報平安了。
劉小月見他回來,便問,“大牛,路上好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