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與戎狄從未真正休戰過,可眼下大戰卻是一觸即發,整個朝堂一派肅穆。
當此時,三皇子又站了出來,慷慨激昂的請戰:“父皇,此番大戰非比尋常,為防邊關將士懈怠,兒臣請旨前往北疆督戰。”
早前因祁陽和親榮國一事,三皇子上躥下跳惹得皇帝很是不悅。可到如今到底時過境遷,再加上太子新近辦事不利,他那被打壓的氣焰便又囂張了起來。
此去北疆,說是督戰,不如說是他為了兵權而去。
滿朝文武大多心裡亮堂,又如何能看不出三皇子的心思?當下有人附議,有人沉默,再看那站在上首的太子殿下,卻是眼觀鼻鼻觀心,垂著眸壓根不想搭理的模樣。
皇帝看了看三皇子,又看了看太子,本意是想讓太子趁機去軍中攢些威望的。可轉念一想,此番大戰確實不同以往,也不知邊關應對如何——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還是罷了。
這樣想著,皇帝便也點了頭,應了一聲:“準。”
三皇子自己都沒想到這監軍之位來得如此容易,一時驚喜萬分。他連忙衝著皇帝謝了恩,退回站位前又往太子那邊瞧了一眼,目光中滿是得意。
便是退回了站位,他也忍不住想,自己方才請戰大義凜然,太子卻連站出來說上一句請戰的話也不敢。兩相對比,父皇和朝臣定會瞧出太子怯懦,不堪大任。而等他在北疆建功立業,把那些蠻夷擊退,再歸來時必是榮光加身,太子這座壓了他二十年的大山,便也可以搬開了……
越想越是歡喜,竟是全沒想過此去邊關的危險。
直到朝會散去,三皇子身邊很快就圍了不少人。有衝他道恭喜的,也有祝他旗開得勝的,更有純粹是露臉賣個好的,眾臣便如眾星拱月一般簇擁著他踏出了宣政殿。
臨出殿門前他回頭看了眼,正瞧見太子冷冷清清一人獨行,於是愈發誌得意滿起來。
三皇子請戰要去北疆之事,直到半下午才傳入了祁陽耳中,這還多虧了後宮裡三皇子的母妃四處宣揚。得到消息後祁陽便又去了一趟東宮,親口向太子問明了始末。
太子自與她說了,也不在意三皇子今日大出風頭,反倒有些好笑的說道:“皇妹如今倒是愈發關心政事了,以往可不見你為了這些朝堂之事往孤這裡跑。”
祁陽眨巴眨巴眼睛,答道:“畢竟我也長大了,皇兄也不能總拿我當小孩兒。”說完卻又正經道:“更何況我問這事可不是為了政務,而是為了皇兄啊。北疆那等戰亂之地,榮國那班凶悍蠻夷,真要打起來還不知是怎樣的光景。戰場之上刀箭無眼,做監軍也是有危險的。”
太子聽罷彈了她額頭一記,笑罵道:“你倒不擔心你三皇兄戰場遇險。”
祁陽聽到三皇子的名號便撇嘴,一副齟齬頗深不想提及的模樣:“人家可是自請而去的。他有所圖,其中凶險又怎會聽得進外人勸誡。”
太子對祁陽的態度倒也不意外,這兄妹倆從小就愛彆苗頭,前次和親之事三皇子也是徹底將祁陽惹惱了,如今不說勢同水火也差不離了。
當然,三皇子野心勃勃,太子也並不想調解這對弟妹的關係。
而祁陽心裡所想的卻是另一回事了。她如今知道陸家背後牽連的是榮國謝遠,再看前世之事,便又有另一番解讀了——前世三皇子與陸啟成走得頗近,人死之後還為他衝自己發難為難,甚至於最後她被父皇厭棄,又被人陷害,其中處處都透著他的痕跡。
那時的三皇子在朝中如日中天,而太子已歿,他根本就隻是缺了個儲君的名分而已。短短數年間,曾經誌大才疏的皇子便有了這般的變化,背後指導他作為的又是誰?
祁陽曾經不明白,但現在卻似已窺見了一二。
再說太子。前世北疆並沒有發生過舉國大戰,太子便也去了邊關積攢軍中威望。哪知隻是一場小仗,偏他倒黴被箭矢射穿了膝蓋,從此留下腿疾。
太子生來尊貴,兼之自幼聰慧賢達為眾人所推崇,受傷殘疾之後落差頗大。再加上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漸漸便生出了心結。最後連皇帝都還沒透露過廢太子之意,他竟先一步鬱鬱而終了。
有這樣一樁事在,且不提太子受傷之事背後有無陰謀,祁陽都不放心他再往邊關戰場去了。如今有三皇子自請而去,祁陽自是樂意,卻又忍不住去想沒了陸啟成,他可還會與謝遠勾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