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一流沒有開發摩天大樓的經驗,原本是想著緩一緩,搞清楚最佳合作方式。
首富要建66層摩天大樓的消息一出,本地銀行就一家家地追在潮一流的屁股後麵,哭著喊著要放貸,各個都有三寸不爛之舌。
“做房地產開發的哪有嫌貸款多的?”
“全國排的上號的那些個開發商,哪個不是貸款幾千上萬億的?”
“你就貸這麼一點點,連土地價格都不到,肯定不會有風險。”
“沒必要找人合作,白白被分走一杯羹,需要多少錢,我們給你放貸。”
勸的人多了,潮首富自己也覺得沒必要再拉人入夥。
潮一流鬆口僅僅三天,以土地為抵押,四家銀行,給潮一流聯合放貸的14個億,就到位了。
一個個都害怕放貸晚了,潮首富就收彆家的貸款了。
有了本地首富的加持,項目自啟動以來,一直順風順水,還比計劃提前了四個月封頂。
誰都沒有想過,這麼順風順水的一個項目,最後的預售證會死活都辦不下來。
買地的二十個億,是潮一流做了這麼多年首富積攢下來的所有可調配資金。
預售證辦不下來,銀行又是第一個聞風而動,一家一家急著收回貸款。
潮一流為了不讓資金鏈斷裂,就把自己的私人資產,包括潮長長的私人資產都給抵押了。
潮一流的情況和那些在彆的地方虧了錢的,從買地開始錢都是銀行的房開不一樣。
最差的情況,按照原來銀行要給他放貸的時候的那些個行長的說法,不管這棟樓值多少錢,隻要把底下的那塊地賣了,他也有的是轉圜餘地。
他花二十個億買的地,過了這麼多年,升值了不知凡幾,他就算賤賣也不止二十億。
潮一流就是本著這樣的信念,最後連一家人的巨額保險都退了應急。
銀行給潮首富放貸的時候,把土地的價值和爛尾樓的價值給說成了一鍋亂燉。
以至於潮首富在破產之前的半個月,都還沒太理清楚一塊好地和一棟摩天爛尾樓之間的差彆。
第一高樓底下的那塊地,絕對是市中心獨一無二的好位置。
因為不同的原因連著爛了兩次尾,任誰見了,都會覺得風水不好。
爛尾樓隻有八層的時候,還可以買來拆了賣地。
一棟已經封頂的66層的摩天大樓,那絕對不是說拆就拆的。
潮一流直到破產的那一天都無法理解,分分鐘都有人要搶的一塊好地,加蓋了一棟完整的摩天大樓之後,為什麼就成了沒人敢要的燙手山芋。
如果不是有絕對的信心。
潮一流不會在潮長長去參見聯合國青年代表大會之前的一天,把兒子的名字和兒子的布加迪,加到銀行貸款擔保人和抵押財產的名單上去。
如果不是有絕對的信心。
潮一流不會讓潮長長演講完就趕緊回來,更不會刻意讓潮長長從成年禮的熱搜無縫銜接到聯合國青年代表的熱搜。
如果不是有絕對的信心。
潮一流不會把潮長長的名字,和首富唯一的接班人緊緊捆綁在一起。
如果不是有絕對的信心。
潮一流不會連全家人的保險都退掉了,就這麼孤注一擲。
如果不是潮一流信誓旦旦地保證隻是遇到了一個小小的危機,一家人至少還有巨額的保險,可以安然度過後首富時代。
地要是能賣,潮一流最多就是跌落首富的寶座,仍然會是當地數得上名號的富豪。
誰接手誰爛尾風水差到讓整個地產界聞風喪膽的第一高樓轉讓不出去,就得用其他抵押資產抵債。
就在兩天前,當地法院還司法拍賣了潮一流名下的兩棟豪宅。
一棟2.2個億,一棟1.9個億,都是普通人幾輩子都賺不到的錢。
司法拍賣的是潮一流的房子,拍賣所得的錢卻和潮長長一家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法院要根據債權人的債權先後順序把錢給債權人。
拍賣所得如果足夠支付潮首富——前首富欠銀行的錢,事情也就到此結束了。
遺憾的是,兩棟彆墅的拍賣,並不能解決潮家的問題。
4.1億的巨款,哪裡填得上欠銀行的十幾個億的窟窿。
後麵還有一堆排著隊的債權人。
一個廣告牌安裝事故,就這麼壓垮了一個幾十億的項目。
從家裡宣告破產,到潮長長找葛功明退學的這一個月的時間,潮家一直都沒有從本地的新聞首頁上下來。
一個月的時間。
生命中無比短暫的三十天。
從天堂到地獄,竟然隻需要短短的720個小時。
那些曾經把潮長長捧上天的人,現在都恨不得他下地獄。
捧的時候就沒有人問過潮長長願不願意,踩的時候更加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