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這些書生們越說越嗨,話題逐漸的從如何敲鳴冤鼓跑偏到該如何去敲登聞鼓,再到如何防著禁軍,如何哭宮喊冤的時候,趙桓的臉色已經黑的看不成了。
沉默了半晌之後,趙桓便端起杯子,笑著對那幾個書生道:“幾位兄台,卻不知那王時雍到底有沒有找到百姓跑丟的豬?”
幾個書生儘皆一臉懵逼的望向了趙桓——幾百條人姓,跟一頭跑丟的豬比起來,眼前這人更關心跑丟的豬?
為首的書生皺著眉頭打量了趙桓一眼,說道:“那王時雍昏聵無能,視人命如草芥,如何能指望他找到百姓丟失的豬?不過,後來聽說是他自己掏了些錢財給那農戶又買了頭豬。”
趙桓聞言卻是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如此看來,那王時雍倒也不失為一個好官,起碼也是一個知道體恤百姓的親民官。”
趙桓的話一出口,彆說是這幾個書生了,就連坐在趙桓旁邊的李綱也是一臉的便秘之色——
這些讀書人不清楚,他們這些跟著趙桓混了一年的大臣們還不清楚?
彆說隻是燒死了幾百個一賜樂業人,哪怕就是整個開封城裡的一賜樂業人全都燒死了,在官家眼裡也沒有大宋百姓跑丟的那頭豬重要!
可是這種事情好說不好聽!
對於朝廷,尤其是對於官家來說,無論是一賜樂業人也好,還是普通的大宋百姓也罷,最起碼也應該一碗水端平吧?
如今官家就在這裡赤裸裸的說王時雍是個好官,萬一要是傳了出去,這讓天下人怎麼看待官家?
然而那個誰曾經說過:越怕什麼就越來什麼!
“兄台可曾讀過書?”
為首的書生冷哼一聲道:“視人命如草芥,卻不知兄台的聖人教化都學到哪兒去了?”
趙桓卻笑著搖了搖頭,沒有再理會這些書生,反而直接起身離開了酒樓——
王時雍能夠自己掏錢給百姓買頭豬,這在趙桓看來就是一個十分合格的親民官。至於一賜樂業人的死活?
蒙元南侵時的二等大爺,後來想著讓“藍帽回回”成為小數之一從而把56變成57,求之不得後又想辦法謀求回到以色列,甚至還有回到以色列參軍“衛國”的一賜樂業人,他們的死活關趙桓屁事兒?
朝廷有錢就多修點兒學校讓百姓的娃子們讀書,不行就多去修路搭橋,實在花不完就造火器去開疆擴土,怎麼著也不能學習李二那個沙雕吧!
剛剛走出酒樓,趙桓便低聲對李綱道:“今天這幾個人都記下來,永不敘用。還有,回頭把《墨子》、《韓非子》之類的典籍都加入到太學的課程裡麵。”
既然這些被大宋慣壞了的讀書人這麼喜歡乾這種鹹吃蘿卜淡操心的破事兒,說明四書五經還是不夠這些讀書人讀的,應該給他們再加上《墨子》、《韓非子》之類的典籍還有五年模擬、黃岡狀元之類的神器,讓這些混賬東西們沉迷於書山題海之中才行!
還有,是時候把《物理》和《化學》之類的教材抄寫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