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時,朝廷還從奴婢交易中征稅。《隋書·食貨誌》載,“晉自
過江,凡貨賣奴婢馬牛田宅,有文券,率錢一萬,輸估四百入官,賣者三百,買者一百。”稅率為4%,其中3%由賣家承擔,1%由買家承擔。
這些允許合法販賣的人口,是奴隸,又叫做“奴婢賤口”,這些人在法律上被劃入賤民,不具備“國民”身份,而是視同主家的私有財產,可以牽到市場上買賣,如《唐律》便明文規定:“奴婢賤人,律比畜產”;“奴婢既同資財,即合由主處分”。
這也就意味著,販賣奴隸奴婢是合法的,跟你牽頭牛到市場上販賣沒有什麼區彆。
同樣的,後來的大明同樣存在這個問題,甚至還有為了躲避賦稅而搞出來的“投獻”製度。
這些問題就造成了戶口數量的減少——
從擁有戶籍的百姓變成了賤籍、佃戶之流,自然就失去了戶籍,官府在統計丁口之時自然也就不再將這些人統計進去。
比如《明太宗實錄》之中每年十二月的統計數據之中,永樂二年時天下戶九百六十八萬五千二十,丁口數量為五千九十五萬四百七十,其後的幾十年裡一直沒有什麼大的增長,不光比之洪武年也沒什麼長進,甚至有些時候還會出現人口數量下降的情況。
實際上,這種情況哪怕是用屁股想一想都知道不正常——
天下大亂的時候出現人口下降的情況很正常,因為打仗這種事情不是請客吃飯也不是繡花做文章,是會實打實的死人的。
可是當天下太平之後,百姓們沒有綜藝節目,沒有夜店,沒有手遊也沒有抖音之類的娛樂項目來打發時間,造小人幾乎就是唯一的娛樂項目!
更重要的是,從家天下出現的那天開始一直到終結,從來都沒有哪個專家跳出來說什麼計劃生育,更沒有“本國人口增長不足時可以引進國外人才尤其是可以引進泥格爾”這種狗屁論調!
所以這就顯得很不正常——
丁口數量過多,土地不堪重負,而生產力又不夠發達,生產資料不足以養活所有人時,爆發戰爭來解決人口壓力是很正常的事兒,可是當戰爭停息之後,因為戰爭而造成大量青壯死亡,空出來的田地再分配之後已經能夠讓百姓吃飽飯,這時候出現人口增長大爆炸才對。
可是無論家天下的皇帝和朝廷如何鼓勵生育,偏偏就能出現人口增長停滯甚至出現負增長的情況,甚至就連某些穿越者都會有意無意的忽略這個問題,總是從其他方麵去尋找一個王朝滅亡的根源毛病。
然而實際上,因自願或非自願的人口買賣而造成的隱戶問題同樣是造成一個王朝滅亡的罪魁禍首之一。
大宋自然也存在這個問題。
儘管在大宋的官麵意義上已經不存在“奴婢賤口”,奴婢也不再是主家的私產而是經濟意義上的雇傭關係,法律規定雇傭奴婢必須訂立契約,寫明最長為十年的雇傭期限和工錢數目,到期之後即自動解除主仆關係,然而實際上,大宋依舊存在大量的隱戶以及人口買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