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牛逼的官職出現在大宋,讓誰上?不讓誰上?
官家說的倒是容易,先將天下分為三十六個布政使司? 而且把大概的位置也畫出來了。可是這也意味著吏部得先弄出來三十六個布政使!
除卻布政使之外? 中書省下轄的六部還要再往下探? 一直延伸到鄉一級? 這其中就意味著吏部除了要先準備好知州、知縣、知鄉這三個層級的官員之外? 另外還得準備從布政使司到鄉一共四級的六部下探官員。
原有的地方官員?
說句不客氣的? 朝堂上的這些大佬們心裡也清楚,原有的地方官員肯定會有留任的,但是數量也絕不會多就是了——
就衝著那些地方官員們多半都喜歡唱詩喝酒逛青樓的德性,這些人也必然適應不了改製之後的官場。為了這些人的狗命著想,現在就讓他們滾蛋反倒是在保護他們……
除去吏部的這大堆爛攤子? 剩下的五部基本上也差不多? 就連往常存在感極低的禮部也是一大堆的破事兒要處理——
改製後的禮部除去原有的國子監要改製? 掃盲計劃也歸於禮部? 還額外又增設了教育司,專門負責社學、鄉學、縣學、州學,一級級的學堂也跟過去的學堂變得不同。
那麼? 官呢?
彆看官家經常喊著大宋幾千萬人裡想當官的有的是,可是想挑選出合格的官員,卻也沒那麼容易。
所以李綱帶著李若冰和沈顥等人到了中書省之後也是一把把的薅頭發。
“老夫倒是有些羨慕張邦昌了。”
瞧著手中一大把頭發,李綱苦笑一聲道:“早早的罷官回鄉,倒也不見得是壞事兒。”
說完之後,李綱卻又搖了搖頭,說道:“罷了,想這些有的沒的也沒什麼用,倒不如彆想。諸位,現在可有什麼主意麼?”
莊成益皺著眉頭道:“劃分幾個布政使司這事兒我倒是不太關心。我現在關心的是,靖康四年的春稅還沒開始收,等劃分了布政使司之後,這稅的事兒該怎麼辦?”
“按照官家規劃的來看,這稅是從鄉到州一級級收上來再解入國庫,可是下麵的人已經習慣了撲買製,這一下子忽然改了……”
“還有這國稅地稅,還有這稅率……”
“我總感覺頭發有些不夠薅得。”
莊成益的話音落下,在場的幾個大佬們頓時齊齊歎息了一聲。
你的頭發是不夠,可是在場的有一個算一個,誰不得跟你一樣大把的薅頭發?誰的頭發夠這麼薅的?
“先廢路。”
沉默了半晌之後,還是李若冰率先開口道:“反正原本的路官都在京城,廢掉也就廢掉,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影響。”
“廢掉了路,吏部這段時間再取消休沐,先把三十六個布政使挑出來。”
“剩下的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