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眾所周知,大宋所謂曆朝曆代最牛逼的經濟繁榮是建立在其狗屁不通的統計方式上的(不懂的可以往前翻,朕也忘了在哪章寫過),而實際上的貧富兩極分化卻是十分嚴重的。
那些富裕點兒的或者稍微隻是窮了那麼一點兒但是還能湊合著活的也就算了,那些窮的叮當響,一條褲子全家人誰出門誰穿,想乾點兒農活都得趁半夜沒人的時候光腚去乾的,那這些人該怎麼辦?
以往的大宋官府選擇了涼拌。
正所謂窮不過三代,三代之後這些窮鬼就死光了,到時候還會再產生一批新的窮人,所以也沒人關心他們的死活。
但是現在的大宋不能再對這些窮鬼們視而不見了,因為朝廷需要大量的勞工,需求大到一兩百萬不嫌多,十萬八萬就嫌太少的那種。
然後地方上的官老爺們就麵臨著另外一個問題。
以前不把這些窮鬼當人看,是因為皇帝本身也沒把他們當人看。但是現在趙桓這個官家中的另類把這些窮鬼們當人看,什麼百姓的餓死數量、地方人口的增長比例、地方百姓均年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等等亂七八糟的指標成為了地方官員政績的考核標準後,這些窮鬼們的生死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也就是說,替這些窮鬼們找一份能掙錢養活一家老小的活計,成了擺在地方官老爺們案頭上的頭等大事,因為這涉及到官老爺們以後能不能升官。
然後地方官老爺們覺得秦會玩在奉聖州和灤州、順天府這三個地方玩的瘋狂基建模式就不錯。
雖然自己當官的這個破地方用不著修長城,也用不著蓋新城,但是再怎麼不濟,他也能修路吧?
官家不是說過麼,要想富,先修路。隻要把這個路好好修一那麼一修,既響應官家的號召,又能解決百姓的生計,這簡直就是兩全齊美啊。
順便這個路還能修了再拆,拆了再修,這錢……
懂的都懂。
反正大宋官場上的官老爺們比後世的那些沙雕網友們可強多了,都懂。
然後,為了能儘快的把路給修起來,也好儘快的讓百姓手裡能多幾個小錢錢,這些地方上的官老爺們眼珠子一轉,直接就找到了地方上的富戶士紳,表示這修路乃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兒,諸位善信不捐點兒?
跟朝廷要錢?跟朝廷要錢多沒麵子,如果諸善信願意捐點兒,等修好了路,咱就再立上一塊功德碑,這功德碑上再刻著諸位善信的名字……
反正本官的話是撂在這兒了,而且老爺我保證不從裡麵拿一文錢的好處。
然後這些不差錢的地方鄉紳們就心動了——
錢這個玩意兒吧,它怎麼花不是個花?反正平常也少不了被官府打秋風,為了名聲也經常修個橋補個路啥的? 現在有這樣兒的好機會,那倒也不是不行哈?
至於官老爺們的保證,則是被這些鄉賢士紳們當成了屁一樣給放了。
當官的那張破嘴能信?
人家說的是不拿一文錢? 可沒說不拿百貫錢。
但是不管怎麼 地方官想要錢? 鄉賢士紳們想要名,兩者這麼一碰,就頗有點兒乾柴遇烈火? 野雞遇流氓的意思。
然後這些地方上的官老爺們就大筆一揮? 各自往朝堂上遞交了自己所在的州縣要修路的題本,而且表示修路乃是為了響應官家號召,為了百姓謀福祉? 所以就不需要朝廷撥錢了。當然? 不能寒了捐款的善信們的心? 回頭立個碑啥的應該也沒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