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哪一天,趙桓想要過去接收西遼了,這些人就會像後世的那些恨國帶路黨一樣,簞食壺漿迎王師,敲鑼打鼓慶新生。
然後趙桓就把李綱和種師道以及戶部、兵部、禮部等一眾大佬們喊進了宮裡,開始密謀這個“公知培養計劃”的可行性。
“這些人不識字。”
李綱率先指出來一個最大的難題:“不識字的最大壞處就是,他們看到了,他們想到了,但是他們說不出來,也沒辦法讓彆人相信他們。”
“而且他們來大宋隻是為了押送那二十萬勞工,能夠停留的時間絕對不會太久,想要教他們識字,事情就會變得很困難。”
禮部扛把子方子安也點了點頭,說道:“問題就出在這上麵了。禮部可以先找一些理由和借口,把耶律大石的使者留在汴京一段時間,可是再怎麼拖延,也不會超過一個月的時間吧?一個月之內,想要教會一萬騎兵識字、說話,估計沒人能辦得到。”
隨著李綱和方子安提出來的這兩個問題,大殿裡的氣氛就有些沉悶。
李綱和種師道這些人能混居朝堂高位,要說腦子不夠用那是不可能的事兒,所以這些人對於趙桓所謂的“公知培養計劃”都很感興趣。
可是問題就像李綱和方子安說的那樣兒,時間,時間才是最大的問題。
“要不然,朕帶兵出征一段時間?”
琢磨了半晌之後,終於還是讓趙桓想到了一個法子:“朕帶兵去倭國,隻要走的慢點兒,打的速度再慢點兒,怎麼著也能拖上個一年半載的吧?”
一聽趙桓還是打著想要親征倭國的主意,李綱心裡頓時就嗬的冷笑一聲,然後把目光投向了莊成益。
而莊成益也不負重望,直接就對趙桓躬身道:“啟奏官家,國庫沒錢,無力支……最多隻能支撐半年!”
莊成益心中暗叫一聲好險!
得了李綱的眼色之後,莊成益當即就想說國庫沒錢,無力支撐官家親征倭國的事兒。可是轉念一想,這倭國不是還有石見銀山麼!
正所謂夫妻本是同……不對,正所謂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為了國庫,為了石見銀山,官家想要征伐倭國這事兒,我戶部投了!
然後李綱的臉色就黑的跟鍋底灰一樣。
“要不然官家還是親征緬甸算了。”
李綱眼看著莊成益這老貔貅根本就靠不住,當下也隻能自己站了出來,躬身道:“海上風急浪高,官家萬萬不可涉險,否則的話,微臣就去尋太後她老人家告狀。”
趙桓冷哼一聲,沒有說話。
最煩你們這些打不過就叫家長的!
呸!
至於緬甸,趙桓現在表示沒興趣——緬甸國主都一次又一次的上書請求內附了,打他不是欺負小孩子麼!
眼看著帶兵去倭國的希望又一次落空,趙桓又皺著眉頭琢磨了半晌,說道:“那就隻能想一個速成的法子了。”
ps:第四更了!求票!正所謂有賭未為輸,鹿死誰手還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