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奴當家的時候,能跑到茶館裡坐著聽書的,大多是無所事事提籠架鳥養大黃狗的八旗子弟,罵大明的皇帝們越狠,這些鐵杵莊稼們就越高興,賞錢也就越多,於是說書藝人也就投其所好,大罵明朝皇帝。
隻是有一個地方很奇怪——蟎清當家時的說書人噴明朝的皇帝是那些八旗子弟給他們賞錢,可是後世的那些“專家學者們”大罵明朝皇帝甚至逮誰罵誰,連開國太祖爺都罵,又是誰給他們賞錢?
看遍網上“方孝孺被誅十族”、“蒸鵝殺徐達”那些聲音,沒有一個是由方孝孺或者徐達後人發出的。反之,真正絕後的秦檜卻冒出很多“後代”,為他們的“老祖宗”叫屈喊冤。
忠臣良將後人淡泊明誌,漢奸叛徒後代上竄下跳,在上竄下跳寫日記的小醜背後,是一條以抹黑忠臣良將、抹黑拓土開疆英主為生,賺美元、博眼球、蹭熱度產業鏈。
趙桓琢磨著就自己當皇帝的時候乾的這些事兒,就算不被罵成堪比桀、紂的暴君,也得跟秦始皇、隋煬帝那老哥幾個上一塊兒蹲著去。
所以,區區罵名?算個球!
沒必要讓種師道替自己背上一身的罵名。
而種師道現在想要告老還鄉,同時還引出來另外一個問題。
樞密院該怎麼辦?
樞密院在大宋的軍方之中,大概相當於大明的五軍都督府,又或者相當於後世種花家總政、總參、總後的集合體。
然而地位歸地位,能力歸能力——彆說跟種花家的總政、總參、總後相比了,就算跟大明的五軍都督府比起來,樞密院也同樣是問題多多。
遠了不說,就說許振飛那貨,區區一個營指揮使就能調兵衝擊行在甚至刺殺天子。
哪怕那些被許振飛調動的士卒事先不知情,也足以說明大宋目前的軍製所存在的問題了。
隨著種師道告老還鄉,誰來接手樞密院,如何改變樞密院經常掉鏈子、對汴京外的軍隊掌控力度不足等問題,自然也就成了現在的頭等大事。
像楊再興這樣兒的小白臉,能打確實是能打,但是讓他當樞密院的扛把子,簡直就是拿大宋將士們的生命開玩笑——彆說楊再興的年齡和威望還不夠,就算年齡和威望都足夠了,這貨也不是執掌樞密院的料。
至於像種師中、宗澤這些人,年齡和威望倒是都夠,可是問題的關鍵之處也在於他們的年齡太夠了——就宗澤和種師中的年齡,雖然比宗師道要年輕一些,可是讓他們執掌樞密院,又能執掌幾年?
更重要的是,無論種師宗還是宗澤,甚至包括種師道在內,這些人的特點都是沉穩有餘,進取不足。
說白了,讓他們執掌樞密院,出亂子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可是真要改變樞密院現在這一大爛攤子破事兒,指望他們主動挑起戰爭,也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趙桓才打算拆分樞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