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一想後,耶律大石又覺得這麼直接問出來會傷了康拉德三世的麵子——雖說康拉德三世不過是個手下敗將而已,可是這貨現在是大宋官家冊封的羅馬國國主,跟自己好歹也算得上是同殿為臣,太不把他當回事兒了也顯得不太好看。
強行忍下吐槽的衝動後,耶律大石才開口說道:“彆的不敢說,但是那十字軍就包在本王身上了。”
“恰如你方才所言,那些十字軍不過是些見小利而忘義,好大事而惜身的鼠目寸光之輩,就算他們不敢進軍,本王也有把握引誘他們東進,絕不會耽誤了官家吩咐的事情。”
得到了耶律大石的保證,康拉德三世也算是放下了心來。
雖然現在康拉德三世被東廠的那些太監們洗腦成了忠犬,可是東廠洗腦畢竟隻是洗腦,又不是完全的思維灌輸,康拉德三世還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自己這個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都被閹割了,憑什麼便宜了那些十字軍的渣渣們?
再說了,自己最主要的任務是什麼?是在歐羅巴掀起修鐵路的熱潮,同時要解決掉教廷的影響——如果不能把十字軍都留在西域,單憑自己手下的半個羅馬帝國還想跟教廷掰腕子?
想到這裡,康拉德三世又想起來東廠那些公公們給他講過的一個故事。
中原堂口的曆史上曾經有個皇帝,他認為官員之所以不忠心耿耿,多半都是由於煩惱根的存在,所以,想要在他的手底下做官,就必須得把煩惱根給去掉。
康拉德三世覺得神聖羅馬帝國也完全可以參考一下這位皇帝的做法。
想做官,先閹割,大家割,才是真的割。
到時候整個神聖羅馬帝國上上下下都擰成一股繩,有勁兒都往一處使,不怕乾不過教廷。
……
“康拉德三世必須贖回來,而且教廷方麵也必須為小康拉德加冕,承認小康拉德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身份!”
康拉德二世陰沉著臉,對麵前的信使說道:“不管怎麼說,第二次的十字軍東征都是康拉德三世和路易七世他們兩個發起的,現在路易七世的死亡已經可以確定,如果再放棄了康拉德三世,那整個歐羅巴會怎麼看待神聖羅馬帝國和教廷?”
“如果教廷那邊不同意,那你就告訴他們,路易七世的妻子,法蘭西的阿基坦女大公埃莉諾已經派人來聯係神聖羅馬帝國了,而金雀花王朝的亨利也同樣表示了對埃莉諾女大公的支持。”
“哪邊更重要一些,讓教廷的諸位好好考慮考慮,如果教廷不同意贖回小康拉德,那麼神聖羅馬帝國將會勸說法蘭西國和金雀花王朝一起跟拜占庭那邊結盟。至於教籍什麼的,到時候就留給教皇他老人家。”
“反正都已經這個樣子了,就算結果再壞也壞不到哪兒去了。”
站在康拉德二世麵前的幾個信使麵麵相覷,誰也沒想到康拉德二世居然這麼剛,甚至連被開除教籍的準備都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