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心中暗道:“還是再給京都中寫封家書罷。”
…………
九月下旬,林如海的奏章送到京都,呈在皇帝案前。
皇帝看了,批了個‘閱’字。
當今皇帝年號雍隆,故朝野尊稱為雍隆帝,今年年歲不過四十餘。
巡鹽禦史林如海並不是第一個給雍隆皇帝請旨剿匪的,從去年末開始,就有人不斷上表太湖水賊的危害。從知縣轉知府,知府轉布政司、總督,再轉到軍方餘杭將軍府,那乾太湖水賊是越鬨越大。
如今,竟連不管地方行政的巡鹽禦史都上了折子來。
這不得不讓雍隆皇帝暗罵餘杭將軍和那邊的地方官是飯桶,起因不就是長江入海口改道,導致淹沒了一些邊田所引起的一點民亂麼,竟然一年了都壓不下來。
北麵黃河水泛濫遠勝長江,怎麼就沒出這種破事?
雍隆皇帝前番震怒下,已經撤了太湖周邊好幾頂官帽,又給餘杭將軍那裡派了欽差,命他全權剿匪。
結果剿匪剿了快一年,今天卻讓雍隆皇帝看見了太湖水賊侵犯鹽道的事…
“餘杭將軍府上下都是廢物!”
雍隆皇帝站起身來將折子扔在案上,這此已經是直接罵出聲。鹽道乃是國中大事,朝廷俸祿都靠都是江南鹽道進項撐著,如今卻因為餘杭將軍無能,而導致鹽道被水賊窺探!
伺候在旁的都領事太監見雍隆皇帝起身,便過來躬身道:“陛下,夜已經深了…”
“嗯…”雍隆皇帝指著林如海的奏章道:“明日大臣們來了,便叫幾位閣老議議江南賊患,將這折子給他們看。”
都領事太監應了聲將之記下,然後喚人托了後宮牌子過來。
雍隆皇帝不耐煩的揮手,自個已經先走出,道:“國事艱難,哪有時間享樂,擺駕去皇後那邊,朕尋她說說話。”
都領事太監連忙應聲,同雍隆皇帝走出。
不多時,皇帝儀仗抵達水皇後宮中。
正是秋雨綿綿時,水皇後領著一乾宮女立在門外,候著雍隆皇帝駕臨。
皇後宮中燈燭到底比路上明亮,雍隆皇帝注意到水皇後身邊的一位宮女有些眼生,霎時便覺得那人臉蛋在自己眼中閃耀,因而問道:
“這是誰。”
雍隆皇帝未具體說所指的是誰,但皇後宮人皆知。
今日來此的正是入宮已有數月的元春,聽到雍隆皇帝發問,元春行禮,微微低頭道:
“花苑長官女史賈元春,見過陛下。”
聽這自稱,雍隆皇帝恍然明悟。
晾著賈王兩家半年已經足夠,雍隆皇帝前些日子同皇後說過這事,可以提賈家人做個美人。他本來以為這事已成,沒想到今日皇後還是讓賈元春還是以女史身份來了此處。
水皇後是想叫雍隆皇帝見過元春後,再來親自做封賞。雍隆皇帝端詳了元春一會兒,沒有怪水皇後擅作主張,而是緩和著聲音同元春說道:“起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