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一場朝會貶了一位將軍,兩個王爺說了兩種看法。(2 / 2)

這般表現,並非是所有人都和餘杭將軍有交情,所以要保他,而是朝中慣例,每次皇上要發作時便來上這麼一出,免得滿朝無人為犯官說話,叫做官的寒心,做皇帝的憂心。

雍隆皇帝冷笑一聲,這笑聲在大殿中來回遊蕩,叫人寒顫不已。

雍隆皇帝絲毫不給麵子的訓道:“江南餘杭將軍,堂堂一方正二品軍中大員!本該安靖地方,結果卻連一處不足一年的匪患都處理不了,要他何用!擬旨!”

滿朝文武見皇上旨意已決,而幾位閣老都沒有再求情的意思,便都起了身。

若是皇帝態度不堅定,朝裡又有人幫犯官說話了,那按照慣例少不得要三請五請的求皇上三思。

眾官都起了身,隻剩都太尉統製高譙還跪著,皇上也好似忽略了他一般。

這時,忠順親王出身說道:“聖上,微臣以為,既然餘杭將軍撤了職,那應當及時商議新任人選去接手地方事宜,免得被水賊乘虛而入。若要再剿,朝廷該再添兵馬才是。”

雍隆皇帝點點頭,暗道忠順親王是個乾實事的,也不枉自個對這小叔叔的一番看重。

“著兵部衙門、都太尉統製府衙門遞上適宜名單去內閣,由內閣商議人選。”

高譙聞得雍隆皇帝言語,終於鬆了口氣,伏地應了。

都太尉統製府衙和餘杭將軍府並非上下級,不過卻有監管之責,雍隆皇帝若是要辦高譙,此時已經一個監管不力的瀆職罪名壓下。而既然叫高譙擬人選,這就說明雍隆皇帝沒有追究的意思,最多罰些俸銀。高譙,就是因此鬆氣。

果不其然,雍隆皇帝說完後,便叫高譙起了,令他歸位。

北靜王水溶旁聽朝議,此時見已經是要定下了剿匪的事宜,而朝中竟然無人反對。

水溶在高譙歸位後出了身,問道:“聖上,微臣愚鈍,私以為剿匪一事開支甚多,大軍一起,太湖周邊免不了生靈塗炭。既如此,何不招安分其賊首,但有不從朝廷者,再以賊擊賊。”

“嗯。”雍隆皇帝點點頭,看著水溶笑道:“北靜王年歲雖小,但做事還算有些章法,知道效仿舊章。”

“好,朕命你為欽差南下,隻待新任餘杭將軍擊敗水賊一場後,就行招安事宜。”

再打一場是必須的,不然豈不是叫那乾水賊笑話朝廷無能。而且,待打敗了水賊後再去招安也容易些。

雍隆皇帝轉看向其他大臣道:“諸位可有異議?”

袞袞諸公皆是作答:“臣等謹遵聖意。”

朝會中一言一行都是有章程的,不然說不了這麼整齊。

“嗯,兵部和都太尉統製府的人選回去後速速擬來,退朝。”雍隆皇帝將話撂下,起身離去。

朝會結束,都領事太監在後高嚷了一聲退朝,除了幾位閣老追著雍隆皇帝的方向去外,其餘大臣都是離了乾清宮,各回衙門辦公。

參與朝會的也不是全部都有屬官衙門,例如忠順親王和北靜王就是。此刻,忠順親王便來尋北靜王一同出皇城。

兩人並排行著,一人是皇家貴叔,一人是累世王爵,都是當朝的顯貴,等閒旁人哪裡敢來叨擾。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