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轉內銷”這個形容,放在當代內娛語境裡是一個人的專屬,饒是從未接觸過電影圈的程鬆寧也有所耳聞。
而那個人的確將在5月上新一部電影!
此人名叫做嚴斯銘,翻年過來剛滿三十歲。
這位嚴導稱得上天資傲人、才華橫溢,據百科詞條的資料顯示,他二十歲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學業,同樣早早入行,頭兩年裡四處打雜、在彆人手底下辦事,後來自己做了導演,陸陸續續也出過驚豔業內的短片和獨立片,縱使心氣、力氣、靈氣都很足,奈何找不到合適的平台發揮……
真正使嚴斯銘“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是他臨危受命接下一個爛攤子,並且化腐朽為神奇完成了項目,在內地上映無門、出路受限時,嚴斯銘又力排眾議,毅然決定將電影選送水城電影節,最終爆冷拿下金獎!
巧得很,這部片子程鬆寧前些天剛剛回味過。
《單行道》,當年全球電影圈都無可爭議的黑馬之作,口碑爆棚不說,後續的票房也不差。
作為一個年輕導演的作品,這部電影的質量是實打實的佳作水準,細節上也經得起逐幀的放大和推敲,哪怕放到如今再看,不僅不顯得老套,頗有跨越幾年的悠長餘韻。更何況,這部片子還捧紅了一位影帝和一位當紅花旦,嚴斯銘本人更是一戰成名,成為導演圈名副其實的紫微星,從此開啟自己的宏圖……
嚴斯銘的發家史不長,聽著像某點大爽文的開端。
但天才往往是遭人嫉妒的,就比如說“出口轉內銷”。
這個梗最初隻是媒體調侃,形容《單行道》上映之路曲折坎坷、峰回路轉,後來嚴斯銘越混越好,才使它逐漸變味兒。
如今這五個字,帶著強烈嘲諷意味,並飽含諷刺和挖苦,甚至還有人開始“翻舊賬”,稱如果不是原定導演拍不了,導致原來的投資商跑路,哪裡輪得到嚴斯銘接手這個局?
程鬆寧倒是想:一塊翡翠被打磨出來前,不是誰都有眼光從平平無奇的原石裡發現它。
當年除了嚴斯銘,也不見其他人去搶這個爛攤子啊!
有《單行道》這層濾鏡在,程鬆寧不打算和這個水軍工作室接頭人聊下去,但對方又繼續加價,表示可以展開周期合作,並發了份更詳細的報價單。
接到報價的程鬆寧粗略一算,不由咋舌。
這和那些KOL做一次推廣的費用相比不差什麼了!
再一細想,倒也難怪,抓取即時熱度的普通KOL和影評人承擔著完全不同的風險:
一邊隻需求比較獨特、易傳播的表達方式,會玩梗會來事兒,其他優點就是錦上添花;另一邊卻要求專業功底,要言之有物,發言要體現作者對作品的解讀,相當考驗本人的文學儲備以及鑒賞水平。
前者翻車就翻車,厚著臉皮道個歉完事兒,除了掉粉這個不痛不癢的結果之外,從頭到尾根本用不著付出多少代價。可後者一旦翻車,被各家粉絲圍堵狂毆不說,劇方一旦認定情節嚴重,搞不好就是一紙律師函……
影評可以有偏向,但有的快錢是絕不能碰的。
程鬆寧現在縱然缺錢,倒也沒缺到這個地步。
因此,他決定讓話題到此打住,不僅不會收彆人的錢去抹黑嚴斯銘的電影,帶節奏拉偏觀眾的第一印象,反而要好好地品一品對方的新作!
*
五一小長假來臨時,程鬆寧已經在家養傷滿一個月。
他和喬艾低調出門看了電影,逛了超市,回來的路上還擼了一把彆人家的狗,到家之後,喬艾整理東西,程鬆寧打開電腦構思。
小艾同學端著水果進來,掃了眼桌麵內容,十分自然地提到了嚴斯銘。
“我剛剛看微博,才知道《苦刀》劇組今天到S市宣傳了,不過咱們來晚一步,人家都趕去下一個劇院了,前後腳就這麼錯過,不然見上一麵多好!”
“見上一麵又能怎麼樣呢?”
程鬆寧此時顧不上那些亂七八糟的,隻打算快點把腦海中的想法變成文字輸出來,否則靈感溜走就隻能撓頭發了……
喬艾見他實在認真,又自個兒帶上門出去了。
不一會兒,客廳裡隱約響起小艾同學刷視頻的聲音:
【嚴導在這部電影中還有遺憾嗎?】
【……有的。】
程鬆寧打字的手一頓,不自覺地豎起了兩隻耳朵。
【這份遺憾,我認為看過電影的觀眾都會發現。】
話音落下,無情的刷視頻機器小艾同學就滑向下一個,娛樂營銷號用變聲過後的AI聲帶照稿讀到:【據傳,《槐花落》的救場演員之一是XXX,而XXX的IP屬地也恰好在Z省,他將接替飾演男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