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舟抬眼, 對上記者猜疑的目光,冷淡勾唇:“敢問真實的曆史是什麼?”
記者見謝明舟絲毫不慌亂,自己倒有些動搖:“史學家早就......推斷出, 沈相兩代謀臣, 名流千古,你們擅自魔改, 難道不是對曆史的侮辱?”
旁邊的娛記們紛紛低嘀咕起來。
“這下完了, 好好一個劇要被封殺了。”
“誰讓他們魔改,還改這麼出名的人物, 自作孽。”
“既然是史學家推斷。”謝明舟低笑出聲,不在意地開口, “換句話說, 也就是並無史料證明。”
聲音慵懶, 卻一石激起千層浪。
場下一幫記者,包括徐導都怔愣住。謝明舟這是......連史學界主流觀點都不放在眼裡?
片刻後, 全場嘲諷笑出聲。
“謝明舟以前不是個文盲嗎?哈哈哈他是不是病又犯了。”
“這個劇組完了, 現在全網都在鬨,估計都舉報到文化局那兒去了。”
“謝謝各位對我們劇組的關注。”謝明舟麵不改色望著台下人, 舉手投足帶著從容感,“我們會給大家一個答案。”
“什麼答案,這不明擺著嗎?”另一位記者站起來說,“難道你還能給出什麼史料?”
他還想說什麼,猝不及防對上謝明舟不怒自威的眼神, 下意識訕訕閉嘴。雖然劇不知道怎樣,但謝明舟這氣場演明帝...好像的確很合適。
謝明舟知道和這幫人嚼舌根毫無用處, 轉頭和徐導對視一眼, 徐導嚴肅說:“後續事宜會在官博進行通知, 謝謝各位。”
儘管徐導做出承諾,但發布會還是以觀眾質疑告終。
回到後台,整個劇組都在翻看V博,不知是誰泄露了沈玉橋的通告單,現在全網瘋傳,《大明春秋》劇組魔改曆史。
“本來看謝明舟和沈玉橋人氣來的,結果劇組不乾人事?”
“沈相和明帝一樣的風雲人物,敢平白無故把人寫死了?”
“必須抵製,無良劇組給我滾。”
官博淪陷,很明顯有人衝著他們劇組來的,而且手段極為熟練——畢竟前年也有部曆史劇,也因為魔改到現在都沒上映。
“已經有網友說,他們拿去文化局舉報了!”副導憤憤不平道。
徐導揉了揉疲憊的眉眼:“我們考慮考慮,補拍回版本一吧。”
彆說劇的口碑了,現在是上都上不了。
副導臉色前所未有的滄桑,原本以“尊重曆史”獲得熱度,現在被有心人刻意鑽空子,他們即使重新拍一版送上去,也隻會被全網唾罵吃相難看。
謝明舟剛和謝千山通完電話,走回後場。
“明舟。”沈玉橋站起身,走到謝明舟身邊,凝重說道,“明天組裡可能要補拍結局。”
謝明舟垂了垂眼,想起昨晚的《明帝紀事》,內心湧起一股擔憂。沈書行身上藏著太多秘密,上一世他走得比沈書行早,沒辦法留意到這些。
而《大明春秋》劇組從徐導到沈玉橋,為了還原人物的真相不停打磨,沈玉橋甚至還道出了他都沒關注到的細節。
謝明舟拍了拍沈玉橋肩膀,兩人走到徐導身邊。
“徐導。”謝明舟沉穩說,“剛剛我和謝總通了電話,關於沈相的結局,他們有專業的考古團隊在研究,但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說法。”
徐導和副導都聽得有些懵:“考古團隊?”
這和他們劇組有什麼聯係,難道還能從地底下挖出真相不成。
“對,我跟謝總聊聊,能不能獲取到有用的材料。”謝明舟取過外套,懶懶搭在後背,回頭朝溫陶和小葉擺擺手,“走吧。”
劇組人愣愣看著謝明舟幾人的背影消失在後台門口。
副導回過神來:“徐導,咱們明天還重拍麼?”
徐導沉吟片刻:“等謝明舟消息吧。”
雖然聽起來不可思議,但他心裡莫名有股信任感——謝明舟做事向來言出必行。
王氏資本辦公室。
“王總,和您預想的差不多,咱們把花錢取來的通告單放到網上,現在全網都在抵製他們,水軍已經去文化局舉報,這下徹底難翻身了。”秘書望著V博笑道。
王總淡定點了點頭,《大明春秋》這個劇組也是膽子大,作死魔改劇情,估計連上線都沒辦法。
“通知工作室,順勢推一波我們的《影王》。”王總果斷說道。
“明白。”秘書知道王總的意圖,現在的《大明春秋》就是他們吸粉的墊腳石,
“謝明舟那份合同還在嗎?”王總不經意問。
秘書回想了下:“在的,王總是想?”
“先留著,很快就會有用了。”王石安垂眸望著V博視頻,發布會上那道臨危不亂的人影,嘴角輕輕勾起。
出山之作就被封殺下架,他腦海裡已經浮現謝明舟低聲下氣求他的模樣。
“咚咚——”
站在明文公司的會議室前,謝明舟輕敲了兩聲,謝千山正和考古項目組的研究員開會。
謝明舟笑了笑走到預留的空位上,謝千山介紹道:“這位是我一位朋友,大家也不陌生,之前我們研究過的,那幅鳳凰的畫師。”
眾人望向坐在尾端麵容旖麗的青年,氣質出挑,皆是怔愣。
那幅鳳凰畫風大氣,他們原以為是位閱曆豐富的中年男人,沒想到畫師本人這麼年輕帥氣。那幅畫給了他們靈感,幫助他們在藝術史項目上獲獎。
“這次,謝先生將以顧問的身份參與在項目裡。”謝千山解釋說。
這個項目是公司新啟動的研究,邀請了一批年輕的考古研究員參與。結果幾個小時前,謝千山就接到謝明舟的電話,聽說劇組被狙一事。
正好,謝千山估摸著項目也許能給他們一些幫助。
眾人點頭,又偷偷望向謝明舟的臉,這人不僅會畫畫,還會史學?
“找尋沈相的史跡,我們目前最大的難點在於,”研究員神情嚴肅望著手裡的資料,“明朝史官記錄的正史,大都以皇帝的視角記錄,沈相在明三代皇帝時期功高蓋主,當時的史官並未詳細記錄他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