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日常任務(1/1)(2 / 2)

張昌宗心裡正默默的背誦今日學的《切韻》——

倒不是怕記不住,而是為了培養語言習慣。雖然說話已經改成了古音,但是,讀書的時候,潛意識裡的讀法還是普通話,這個習慣必須改過來,不然等寫作文的時候,隻怕語言習慣什麼的會改不過來,造成語句不通順什麼的。

語言習慣必須長時間的培養!張昌宗可是立誌要當神童的人,為了不在關鍵時刻掉鏈子,也隻能悶頭抓緊時間努力了!唐朝科舉可是要行卷的,文字功底很重要。

不過,他這個回答倒是一下子就讓張易之沒了聲音,安靜片刻,方才驚聲道:“你今天還沒背夠?”

結果,張昌宗還沒說什麼呢,就被睡在旁邊的四哥張同休踹了一下,張同休道:“這是六郎勤奮,你呢?先生今日留的功課背會了否?”

張易之不說話了!但卻為時已晚,張同休哪裡會放過他,拉著他就開始督促他背今日先生留的功課,省得他睡不著去打擾六郎。

苦逼的張易之恨不得給自己兩巴掌,叫你多嘴!可是,麵對四哥的淫威,他也莫可奈何,隻得跟著背書。

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張易之不禁抱怨:“四哥,你坑死小弟了!昨晚上,小弟夢中猶在背書,連何時睡著的都不知道。”

張同休哈哈大笑,張昌宗笑道:“恭喜五哥,今日上學先生檢查功課不用再被打罵了!”

張易之一想也是,瞬間回嗔作喜,高高興興地去洗漱了。洗漱完後,張昌儀道:“每日一百二十遍,不如就從今日開始罷!”

“啊?二哥(二叔)不要啊!”

一群孩子叫苦連天。張昌儀哪裡會被他們小小的叫苦動搖,直接把一群孩子趕到院中,讓張昌宗領頭,帶著一群孩子先背一百二十遍的《孝經》。

郎朗的讀書聲便響了起來。廚下忙碌著的韋氏與兩個兒媳,聞聲抬頭,韋氏臉上不禁掛上了三分笑,輕聲催促著:“阿芷,春娘,動作快些,莫要耽擱了大郎、二郎去上職。”

“喏,阿娘放心,不會耽擱的。”

劉氏一邊手腳利落的揉麵,一邊應著。二兒媳羅氏拿著撥火棍撥了撥火塘裡的柴火,小心的掌控著火候,婆媳三人齊心合力的給家裡的兒郎們準備一頓可口的朝食。

張昌儀站著聽了一會兒,看六郎一直咯噔都不打一個,順順趟趟的背完一遍《孝經》,五郎、文陽、文英、文貞偶有錯漏之處,六郎都會糾正,知六郎果然已對《孝經》爛熟於胸。

站著聽孩子們背了幾遍,就聽張昌宗道:“二哥,站得腳痛,這般站著背完一百二十遍,隻怕腳都要廢了,小弟想出去跑一圈,一邊跑一邊背書如何?”

張昌儀心裡正高興,也沒多想就答應了:“去吧!跑不動了就回來,不拘是站是坐,背完一百二十遍便成。”

“喏!”

於是,一群小孩子魚貫而出,也沒跑遠,就在坊內的街道裡跑,一邊跑一邊背書。一群孩子,童音清脆,背書聲郎朗,竟引得左鄰右舍,道上行人頻頻駐足觀看,蔚為一景。

孩子們剛開始還有些害羞,可是在張昌宗這個無節操厚臉皮的偽小孩兒帶領下,加之路人頻頻的誇獎,小小的虛榮心得到空前的滿足之下,倒也堅持了下來,不知不覺的跟著張昌宗跑了十來圈,一百二十遍《孝經》,一百二十遍《論語》完成!

小孩子最喜歡被人誇獎,接連被路人讚歎、表揚,哪裡還有不積極地!加之父母長輩的連唬帶騙,居然真的堅持了下來不說,還在張昌宗的忽悠下,跑的路程一日長過一日,從坊內的街道發展到圍著裡坊外牆跑,從跑一圈慢慢地變成跑十圈,漸漸變成附近人家教育子弟的榜樣。

張家的孩子不知不覺也變成了傳說中的彆人家的孩子!當然,這些都是後話,如今擺在韋氏麵前最現實的話題是,家裡的糧食消耗變快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