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了?”
擺平了朝中大臣們的爭論,女皇陛下又清閒下來,想起潘瑜,使人去召他,結果卻得到病了的信息,微微一頓,問道:“怎麼病了的?”
奉敕出去傳人的小太監立即道:“說是晚上喝酒賞月,貪於夜色,不小心著了涼,偶感風寒。”
女皇不禁啼笑皆非:“竟是這般不小心?罷了,派個太醫去瞧瞧,婉兒,把朕庫中的藥材撿一份派人送去,年紀輕輕地少年郎身體竟這般孱弱,如何擔當陪侍的重擔!讓太醫好好替他調養調養。”
上官婉兒麵不改色的恭敬應道:“喏。陛下放心,奴這就去選擅長診治風寒的太醫去看十一郎。”
正說著,宮人來報:“啟稟陛下,太子、太平公主求見。”
女皇眼神閃了閃,道:“讓他們進來。”
“喏。”
不一會兒,太平公主帶著一陣香風進來與太子李顯一起進來,兩兄妹一起行禮:“拜見母皇陛下。”
女皇看兩人一眼,淡然道:“平身吧,你二人今日怎地走到一塊去了?”
李顯溫文的笑著,還沒說話,太平公主就搶先道:“不瞞母皇,女兒與太子一起前來,自然是因為喜事。”
“喜事?”
女皇訝異的看兩人一眼,複又問道:“什麼喜事?”
太平公主笑看著李顯,不說話了。李顯立即恭敬的道:“回母皇,臣膝下的幾個孩子,皆已到了適婚之年紀,然臣久不在京城,也不知兩京之中何家有好的兒郎與小娘子。便想著阿妹一直在京中,想必熟悉兩京人事,不得已勞煩阿妹幫忙相看相看。”
太平公主笑著道:“母皇,若是旁地王兄拜托女兒,女兒自是義不容辭,隻是,太子貴為東宮,女兒不敢擅自做主,少不得隻能來勞煩母皇了。”
原來如此。
女皇略作沉吟,隨意道:“重潤的婚事且緩一緩,朕細細為他挑選一名門淑女為正妃。其他的孩子,太子看著辦就是。”
“喏。”
李顯應下,微微一頓,恭敬的請問道:“啟稟母皇,臣之女穠輝與魏王之子延基年歲相當,臣欲把小女許配與延基為妻,母皇看是否得當?”
“穠輝?”
女帝看他一眼,不置可否。李顯笑了笑,又道:“還有幼女裹兒,與梁王之子崇訓……母皇看,可還相配?”
女皇沒說話,隻是掃了太平公主一眼,看她一臉的笑,麵上也緩緩地泛出幾分笑意來,微微頷首:“可!這幾個都是好孩子,與我們家的孩子相配,自是天作之合。”
李顯露出個高興地笑容來:“多謝母皇,那臣這就宣布出去?”
女皇頷首:“宮裡這麼多年不曾嫁娶,也該辦樁喜事才是。傳敕禮部,李武兩氏結秦晉之好,須得好好操辦才是。”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