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入府(1 / 2)

揚州並不設刺史,主官是揚州府大都督,多由皇子或是朝中大將兼任,本地主事的是大都督府的長史一官,現如今大都督府的長史是姚元之,大名姚崇。

張昌宗對姚崇還是挺有好感的,不止是因為他是曆史上著名的賢相,而是因為這人還算是個有良心人,他是唯一一個參與了五王政變卻替女皇之後的待遇說話的人。

李顯作為女皇的兒子,堂堂太子,做了皇帝又被廢、被流放,他對女皇有恨,張昌宗不會說啥,他不是那種持有“兒子必須無條件孝順雙親”這等觀念的人,雖然看不上李顯的性情,鄙薄他的為人,但對天家母子之間,他不會多置喙。但是,所謂的五王,後世兩宋的文人儒士們極為推崇的五王,他就有些鄙視了。

神龍政變裡,領頭的是五王,但協助的人還有不少,王同皎、李多祚、姚崇等這些在中樞做官的人都參與了,可以說,這些都受過女皇的恩惠和賞識,若不然,這朝裡也沒他們出頭的餘地。

但是,這些人裡,政變結束,擁戴李顯登基後,看著女皇晚景淒涼,除了姚崇,沒有一個人說過一句話,唯有姚崇,同情女皇的境遇,為她發聲,因此被從中樞貶斥到地方,可見其品性和為人。

本來就是,成王敗寇,那沒話說,但是,一個八十多的老太太了,老態龍鐘,病痛纏身,讓她走得安詳些,不要那麼淒涼,是你們這些受過恩惠的人最基本的道義吧?又不要你們效忠她反了李唐,不過是讓她生活好些,就算做做表麵樣子都行,可是,除了姚崇,這些人,包括李顯這個親子,誰都沒有想過,都忙著去抓權力去了。

雖然以女皇的性情與胸襟,定是不屑這些所謂的善意的,但是,張昌宗就是看著憋氣,就是對上至李顯,下至五王的這些家夥不順眼,非常的不順眼,寧願在外麵浪,也不想去朝上做官。

有姚崇這等品性剛直的主政官員,薛崇秀自然就不需要做什麼多餘的事情,隻需要動用輿部查一查郭家就行,重點是郭放,以那廝的行事和派頭,就不信查不到破綻。再說,就算真查不到,也有查不到的辦法,這個就交給手下去做了,張昌宗管這兒叫培養手下的做事能力,薛崇秀莞爾之餘,為這種偷懶行為默默點讚,然後扭頭便跟老公、女兒出去玩去了,她遙控就好。

薛崇秀和張昌宗以前都來過揚州,也就上官婉兒和鄭氏、寶寧沒來過,主要是帶著她們仨玩,以張昌宗的記性,還能給當個導遊。

在揚州又玩了一天,郭放那廝也不知被阿方怎麼唬,並沒有再來找麻煩,後續的事情薛崇秀交代下去了,便隻要知道一個結果,這就是封建社會特權階級的好處。

在揚州盤桓了三天,第四天上,又登上船,順著長江而下到出海口,直接去廣州港,陳子昂已經先期過去了。

張昌宗一家在長江、大海上飄蕩,長安城裡,各種八卦滿天飛。確實是八卦,還是當朝公主們的八卦,太平長公主、安樂公主、長寧公主,隻這三人就能湊夠一台大戲,看得京城人民目不暇接,目前最熱鬨的是安樂公主明碼標價販賣府中官職。

“噗……”

薛崇胤還是太年輕了,見識還是不夠,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嚇得手裡的茶盞都掉了不說,還被嗆了一下,太平公主就比較淡定,眼皮都沒撩一下,隻淡然道:“前年,安樂在洛陽昭成寺鑄造寶爐,府庫曆年積攢的錢財便花儘了,今年又想鑿池子,可不是沒錢了?”

又不是每個公主都能像她一般有個特彆能掙錢的女兒,還有個慷慨的女婿,那些營生本已給了秀兒,但每年,薛崇秀還是會送些紅利過來,小兩口極會做人,所以,太平公主從未缺過錢,且她生活算不得豪奢,比起安樂、長寧兩個侄女來,可謂簡樸,府中更加的不缺錢。

薛崇胤臉上的表情很像是牙疼,皺著眉:“安樂這般行事,真真貽笑大方,視朝廷、陛下之臉麵如無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