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長遠之計(1 / 2)

前些日子到了廣州,去碼頭上看大船裝貨,又在城中轉悠,偶然發現本地百越族人賣的布匹與中原產的大為不同,看著竟比中原所產更優,又見此地,既有種苧麻,又種桑養蠶,無意間觸動上官婉兒曾看過的南朝人所作的一本地誌來,書中有載南越先民善紡織,如今一看,果是如此,倒讓上官婉兒起了心思,才有今日之議。

鋼鐵直男張昌宗先前是沒想到,現在被婉兒師父一提醒,倒是明白了,連忙問道:“師父的意思是,可以讓我們島上的民眾跟著百越人學?”

上官婉兒點頭道:“六郎你曾說過,在海外諸國,我大唐的瓷器、布匹是最受暢銷的貨物,你的船隊出海,定然需要大量的布匹。既如此,我們有人有船有地,何不自己也紡織?這些鄉民現在剛從北疆遷徙過來,於海上的事務經驗尚淺,還無法加入船隊與你休戚相關,相輔相成,這種關係,並不足以托付,然島上如今是這等形勢,我想著,必須讓民眾與你有更緊密的關係,方是長遠之道。”

不是人劃拉到地盤就行的,還得讓人忠心,讓人不自覺地去維護,畢竟,那是他們家的安身之所,所以,必須好好經營彼此的關係,能為我所用,才算是自己人。

張昌宗簡直聽得目瞪口呆!媽蛋的,以後誰再說古人智商低,他肯定大嘴巴糊上去!

這世間,什麼樣的關係才是最穩固的?

感情關係?利益關係?都不是。感情關係經不起時間磋磨,利益關係經不起高低浮沉,唯有二者兼而有之才是最佳的。

上官婉兒的想法很理智、務實,鄉民隨他從北疆遷徙來流求島上,分得土地,減免稅務,身上的負擔是輕了,但是,要怎麼才能同心同德、關係牢固呢?不至於因為朝廷或是彆的什麼變故,轉頭就變成傷害張家的利器!

上官婉兒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現在,她思考的結果,通俗點講就是讓大家都綁上一條船,休戚與共,利益相關,讓大家都知道,跟著張昌宗會有好日子,有奔頭,讓所有島民與張昌宗的利益一致,並且形成捆綁。

上官婉兒道:“島上之民先前居於北疆,與海事陌生,想要從中挑選船員、水手,短時間內顯然不成,所以,六郎,你看著從你的船隊裡挑選老手,從鄉民中擇徒教之,假以時日,船隊的水手、船員,可優先擇島上之民,此方是長遠之計。”

張昌宗聽懂了,海洋貿易的利潤,他爛熟於心,但是,做人不能隻想著自己拿好處,還得讓手下也跟著分潤好處,隻有你自己一人吃獨食是不行的,那隊伍搞不起來,也弄不長遠,身為主事者,得讓人知道跟著你是有好處、有前途的,最直觀的辦法就是,主家發財,讓下麵的人也跟著改善生活,把利益捆綁到一起。

上官婉兒看張昌宗聽得若有所思,複又道:“隻是,島上的鄉民先前乃是居於北疆,不熟悉海事,這個辦法暫時還無法成行,但收攏人心一事,時不我待,從上了你的島開始,便應該開始,是故,除了授田免稅之外,還得再尋他法,為師想來想去,農桑、農桑,二者密不可分,這嶺南一帶又有這等優於中原之法,為師觀之,島上氣候與百越之地偏差並不大,或可引進、效仿之?”

這是一心為他打算、謀劃啊!

把張昌宗感動的,直接站起身,衝著師父就是一個長揖:“多謝師父為弟子謀劃,師父之恩,弟子實不知該怎麼報答了!”

上官婉兒受了他這一禮,擺手叫他坐下,嗔道:“我們師徒還說什麼恩不恩的!為師人都被你從宮裡偷出來了,是好是歹,以後也隻能依附你這徒弟過活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