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就來到了計劃的最後一步,政.府議案的審批。
隻要重建擂缽街的議案審批通過,撥款也就下來了,擂缽街的人才算真正的有了重活一次的可能。
到那個時候,誰會在意最初打算重建擂缽街的mafia勢力其實隻有兩個人呢?誰又會在意那兩個人到底什麼身份呢?
畢竟……他們出了不少錢也落實了行動,並且為橫濱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啊。
以上內容就是奈奈回家之後想出來的計劃。
計劃靈感,來自於她在現實世界的網絡衝浪。
網絡是個好地方,因為隔著一層屏幕,所有人都可以暢所欲言,於是種種言論,不管好的還是壞的,有用的還是沒用的,好聽的還是難聽的,隻要有人說出來,總會有人願意跟風支持的。
所以,奈奈打算做一個發言的人。
但她的發言並非去當水軍或者鍵盤俠,而是加快自己默寫《羅生門》一書的進度。
芥川先生的文章足夠深刻,也足夠發人深省,再加上橫濱的時局亦是充滿困苦與艱難的,所以奈奈相信,當文章發表出去,一千個哈姆雷特裡總有一個會將文章和橫濱的種種聯係起來。
輿論的引導,有。
正巧的是,現在正是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候,剛好可以借個東風。
奈奈不敢說自己已經想的非常詳儘了,所以她將自己的計劃列了個表格,並進行了詳細的文字注解,包括什麼時間段該發哪一篇文章她都標注好,然後她將打印好的文章和表格一起包裝好,送到了中也麵前。
是新年禮物,也是想讓中也幫她查漏補缺,她對橫濱勢力的了解自然不如中也,有什麼不合適當然要中也幫忙。
然而中也看著那厚厚的一遝紙張,仿佛第一天認識五條奈奈這個一歲的孩子。
他從前隻知道奈奈早慧,卻從未想過,她竟然也是能攪弄風雲的“人物”。
她才一歲啊!這是何等的心機。
尤其看著奈奈標注的文章發表順序,他順著順序一篇篇看過去,隻覺得脊背發寒。
文章無一例外都是好文章,就是那種初看第一遍感覺似有所悟,於是想看第二遍,看了第二遍脊背發涼,感覺第一遍漏掉了很多細節,然後去看第三遍,這時因為前兩遍對文章有了印象,於是便發現自己之前的想法似乎淺薄了些,感覺文章出現裡的每一個角色都經得起細細的推敲。
中也因為這些質量極高的文章而震撼,久久不能言語,但奈奈卻因為中也的沉默而心慌。
實話說,這一次的計劃也是奈奈兩輩子以來最大膽的一次行動,而且彆看她嘴上說著要當黑手黨,實際上她連條魚都沒殺過,能想出這個計劃純粹是因為她上輩子看了不少,同時也沒少接觸互聯網。
奈奈甚至經曆過一次非常小型的網暴,就因為她在一位流量明星的日常vlog下麵留言了一句“他說的xx口味很好吃,但我更喜歡另一個**口味的”,然後她就收到了好多條回複。
那大概是她收到回複最多的一次,除去少部分給她點讚的,竟然有好多留言是說“喜歡另一個口味就彆吃了,我家哥哥也沒讓你喜歡吧”之類的言論。
就挺莫名其妙的,明明她就是單純發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結果愣是有好些人對她那句話做起了理解。
一次小型的網暴就這麼發生在了她身上,於是猶豫再三,她刪掉了那條留言,並且再也沒在網絡上發表過任何言論。
這一段經曆無理取鬨又十分可笑,但充分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隻要旁人願意,他甚至能從你的一聲“嗯”裡解讀出一整本書。
所以,腦補的力量無比強大,輿論的力量也是。
對奈奈來說,她不需要操控輿論,因為文章隻要發表的時機合適,自然有人把輿論掀起來。
隻是中也的反應讓奈奈感到不安,她不知道是計劃哪一環不合適,又或者是中也覺得整個計劃都太兒戲了。
沒想到,中也沉默良久後問的問題與計劃毫不相乾。
他鈷藍色的眼睛冷靜而嚴肅地看著她,像是要透過她的眼睛看到什麼人似的,語氣認真:“奈奈,芥川龍之介先生,真的存在嗎?”
“當然,”奈奈回答的毫不猶豫,她直直同中也對視,圓圓的眼睛裡不見絲毫心虛,“芥川先生,存在的。”
[哪怕他並不在這個世界,哪怕我與他從未見過,但芥川先生和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切切實實的存在,哪怕現在這個時候,有且僅有我一個人記得。]
奈奈心酸地想到,卻愈發堅定了一定要把她腦海裡看過的日本文學作品全部寫出來投稿的決心。
或許曾經她隻是為了賺一點生活費,但現在,她想以此提醒自己,就算她上輩子的記憶逐漸模糊,她也確實已經經曆過一段人生,而這些優秀的作品,便是最好的證明。
除此之外,奈奈還有些想要彌補遺憾的意思。
她不知道為什麼這裡的作家都不寫作了,可這些書,若隻有她一個人知道未免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