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元氏的懷疑(1 / 2)

第253章 元氏的懷疑

半個月後,羅家父子倆,做好了一把折扇除扇麵外所有的東西。

一把折扇,光扇骨就分大骨和小骨。

大骨又分大板、小板、肩。顧名思義,就是兩個大邊,上麵為大板,下麵為小板。交界處是肩。

大小板的處理方法,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圓潤倒角,從頭至尾打磨到鏡麵,讓一柄新扇上手就非常的精致舒服。很是費時費力!另外一種,直棱。大骨做亞光處理,隨著把玩,摸索,逐漸的圓潤順滑。

而肩,常有的是 廟門肩、 美人肩、平肩、無肩。市麵上最常見的是平肩。

小骨又叫心梢,就是藏在扇麵裡的那部分小骨。這個要求簡單,隻求儘量保持完整,薄厚均勻即可。小骨是最能看出一把扇子做工的地方。一把扇子,小骨必須薄厚均勻,倒棱刮宓角度一致,又或者是韭菜葉一樣,無論開合都是一致。

至於扇釘,從前的人喜用牛角。

牛角又分白牛角和黑牛角,白牛角名為鳥眼,黑牛角名鼠眼。不管是白牛角還是黑牛角,要求都是一樣的,飽滿,圓潤,有光澤即可。當然,扇釘也可用金、銀,視扇子本身的價值而決定!

雖然隻是試手,可父子像不論是大骨的打磨還是心梢的厚薄都已經做出了專業的水準。

顧文茵於是便商量羅烈和羅遠時,“明天開始,我們就進山砍竹子吧。”

“這麼早?”羅遠時問道。

顧文茵笑著解釋道:“冬至後清明前是砍竹的最好時間,因為這段時間的竹子含水量少。為了防止竹子變色和蟲蛀,竹子砍回來,還需要煮三天三夜。”

“煮過後還得晾曬,晾曬又講究三分陽七分陰,拿一天十個小時來打比方,就是一天隻能曬三個小時的太陽。曬乾後放在通風的屋子裡存放,一般來說得放個兩三年才能出精品。”

羅遠時怔怔半天沒有說出話來。

他還以為隻要上山把竹子砍下為就可以了呢,想不到還有這樣多的講究!

不想,顧文茵又繼續說道:“一根竹子,一般用來做扇子的隻是中段,因為上段囊太薄,下端節太多,所以除了中間,首尾兩端都不能用。我們進山後隻要將中間那一部分砍回來就可以了。”

羅遠時“……“

“你都說那什麼斑竹很是難得,現在就去砍,會不會太可惜了。”羅烈猶豫的問道。

顧文茵“哎呀”一聲,看著羅烈和羅遠時說道:“我忘了說了,明天我們進山砍的是毛竹,不是斑竹。”

毛竹?!

羅遠時和羅烈互相交換了一個眼神,末了,羅遠時問道:“就是我和爹平常砍回來的那種毛竹?”

顧文茵點頭,“是,也不是。你和叔用的竹子年數不講究,但我砍的毛竹必須是三到六年的。”

也就是說,並不是像羅遠時他們想的那樣,是根竹子都能用!

“那明天進山吧。”羅烈說道:“趁著這幾日雨水少,山上的路好走。”

冬至那天下了場雨,前兩天才開始放晴。

次日,顧文茵便和羅家父子倆進山挑竹子。

羅烈是篾匠出身,幾乎是一眼便能挑出符合顧文茵要求的竹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