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走向結局十 (正文完)(1 / 2)

回到六八去尋寶 範京生 4616 字 11個月前

金板是真的,屬於黃金城特有的色澤和質感,是現代技術無論如何也仿造不出來的,這幾年二師父帶著三師父無聊的各種試驗都沒能研究出來,甚至還為此特意聯係了多少年都不曾聯係過的老友,到最後也不得不承認,黃金城裡的黃金,大概除了特殊的環境之外,還融入了某種特殊的材料。

讓苗然感到失落的是,這六塊金板跟她收集的大多數金板一樣,上麵刻著的都是記事符文,並不是她心中所期待的十二塊金板當中的最後一塊,不過這種心並沒有維持多久,能有意外收獲就很不錯了,雖然現在還不能破譯這種文字,可將來總有一天能的,苗然一直這麼相信。

何建國那邊已經在跟那位老爺子聊起來了,他們沒有很直白的說起價錢,一來財不露白,在場的雖然都是鄉親,可多少總得有點避諱,二來也是顯得雙方有種迫不及待的掉價感,何建國問的是這六塊金板的來源出處,這一問,二人才知道,這出《鯤遊記》給事的真相美化了多少。

這出戲的主人公根本不是一個老漁民,而是一個水匪,他幼年時候在海邊玩耍被流寇所擄,父母鄉親皆以為他不在了,沒想到過了快三十年,他的父母都作古之後,他竟然回來了。

時逢大海發難,他們這些沿海邊兒的地方都招了災,那水匪卻帶著不少錢財回來,幫著安撫救助,等一切安頓好,又出資組建船隊,集體出海捕魚,讓本來因災難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鄉親們恢複生活。

這造福家鄉的大好事兒,讓鄉親們感激萬分,對他言聽計從,就差沒把這位衣錦還鄉的“大善人“打板兒供起來了,於是全村青壯老少組織了幾隊,分彆跟著他出了幾次海,收獲雖然不豐,可衣食溫飽卻也足夠保障。

如此這般的往複幾趟,漸漸的淘汰篩選出一支強勁的船隊精英來,這時候已經有人看出不對了,尤其是一些積年的老人家,很是有些害怕這位水匪撿起舊營生,帶著全村老少一起做了水匪流寇,雖然偶有天災,可安穩時代,老百姓的子過得去,就沒有想落草為寇的,到底是傷天良的事兒。

那人極聰明極會看人眼色,哪裡還能不知道村裡人背後的嘀咕,在鄉親們聯名找上來之前,就召集了幾個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又有他收歸手下的幾個精英,關起門來將他背後的想法一一說了。

他幼年時被流寇所擄,幾番倒手,竟然到了倭寇手裡,因為機靈懂事,被倭寇的二當家相中做了隨從,又慢慢的變成二當家的左右手,後來海上勢力被官府清繳,倭寇死的死散的散,這位就靠著一口並不算流利的疍家話脫了,帶著這些年偷偷攢下的家財順著依稀的記憶找回了家鄉。

他組織這個船隊倒不是想做那些刀口tian)血的生意,好容易找到家鄉,又承蒙鄉親們照應他父母的後事,怎麼也不會那麼喪良心的,之所以組織這隻精英隊伍,是因為他曾經從倭寇那邊得到一些消息,關於寶藏的消息。

後麵的事,就順理成章了。

“他在村裡待了十二年,帶著眾人找了倭寇藏下的本金,又撈了兩條沉船,給村裡留下了不少的撫恤金,這才帶著二十幾號好手直奔倭寇留下的那個藏寶地點,這一去……隻回來了兩個人,去時才二十出頭的年紀,不過半年,他們卻像是過了一甲子,飽受風霜垂垂老矣的歸來,帶著兩箱子東西,沒等多說幾句話就去了。”這位水生爺爺點了顆煙,吧嗒吧嗒的抽了半截,才歎息一聲說了那些人的結局。

兩箱子東西,由村裡長輩做主給那些人分了,旁的拉拉雜雜的也就算了,唯有這金板,看上去古樸典雅又充滿了神秘,老人家學識或許不多,見識卻不少,覺得這玩意兒不簡單,上麵的字符古怪卻有規律,沒準是記錄著什麼驚人的秘密,一怕懷璧其罪,招來事非,二怕這燙手山芋引起腥風血雨,乾脆放在一起用泥巴糊了起來貼到了祠堂的牆壁當中。

祠堂一代一代傳下來,經年累月的下來也修整了幾次,這些人家也沒想起來動它,直到民國時候,有的人家察覺出這次的不同來,攜家帶口出走海島的,遠走他鄉避難的,因為怕祠堂被連鍋端,這才把金板分為幾份,給幾戶人家分了。

“現在世道不一樣啦,人也變了,我本來想留著傳家,家裡孩子不樂意,領著幾個二道販子過來商量了好些子,我想著再怎麼也不能讓這些二鬼子給流到國外那些洋佬手裡去,所以才拿出來……”水生爺爺把煙頭在地麵擰了擰,歎了口氣,既然一開始就擺開車馬,他乾脆也沒隱瞞自己的意思,要錢是真的,給這些神秘的金板找出路也是真的。

按說上交國家也不是不行,可人都是自私的,這麼貴重的物件兒,平白無故的就給了國家,還不知道會不會打起一片水漂,聽得一聲響動,就算是再看得開再有覺悟,老人家心裡也不甘願,所以常常聽阿航說起的這些首都的後生仔就成了最好的出路,尤其是這對有錢又有背景的小夫妻,因為這兩方麵的條件,更不會輕易讓這些金板流落出國了。

“水生爺爺,您考慮的真周全,您放心吧,我們會好好保存這些的,不瞞您說,我見過這個,如果有機會,還希望能夠湊齊您這邊金板,解開這上麵的文字,看看它到底記錄的是什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