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資本市場的本質就是吃信息差】(1 / 2)

周末雙休日,媒體都在報道a股保衛戰的新聞,股民們也都在討論a股保衛戰。

不過方鴻沒有關注外界信息,而是一心在著手布置新交所的事宜。

靜心居彆墅,二樓書房。

“新證50指數樣本股調整的審核人員,從群星抽調一批精英出來組成顧問團隊,這事讓時耀儘快去辦。”方鴻一邊思量著並吩咐道。

田嘉奕也在書房裡,她坐在一邊,旋即詢問道:“新交所總部大樓選址呢,華陽集團有想攬下的意思。”

聞言,方鴻想也沒多想便說道:“算了吧,也給彆人吃點兒,錢是掙不完的,告訴華煜,總部大樓工程和競標他們就彆來摻和了,新交所總部大樓的事情不重要,地址在城市什麼位置、什麼建築布置都不重要。”

現在已經是7月11日,方鴻是決定讓交易所在2016年開年首個交易日便開市,留給新交所的時間並不多,不到半年的時間,交易所總部大樓肯定沒法半年建設完成,所以隻能在新城先物色一棟建築作為交易所的臨時總部辦公地。

等到新總部大樓建好了再搬遷,麻煩是麻煩了點,不過不是什麼大問題,預算多花一點而已,新城的財政倒也不差這點預算。

方鴻看著手裡新交所的材料文件自顧自地點頭說:“誰才是股市的座上賓?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不是發行者、不是上市股東,而是投資人。還需要進一步限製發行者、大股東才行。”

限製發行者、大股東,反過來講就是保護中小股東、投資人。新交所要呈現新氣象,不是要開展對投資人的教育,而是要開展對發行者的教育,讓發行者知道投資人是他們的衣食父母、是他們的座上賓。

對於發行者的態度則是采取“寬進嚴管”原則,也就是企業在新交所ipo上市很容易,但隻要上市了就得嚴管起來。

方鴻瞄了眼田嘉奕並道:“你記錄下來回頭把我的思路整理出來。在新交所上市的企業,其發行者、大股東的減持規則另做一些調整,在原有規則的基礎上針對上市公司大小非新增額外的減持限製。”

所謂的大小非,“非”指的是非流通股,非流通股在限售期解禁後便可以流通,也就是所謂的大小非減持,持股低於5%的非流通股就叫小非,持股大於5%的就叫大非。

新交所的大小非有三年限售期,也就是企業上市之後的三年內屬於限售期,大小非想要從二級市場減持股票需要等到上市三年過後。

方鴻緩緩地說道:“關於大非的減持規定,在三年限售期過後,第一年減持不得超過其總持股的20%,第二年減持不得超過剩餘持股的15%,第三年減持不得超過剩餘持股的10%,第四年減持不得超過剩餘持股的5%,直到第五年以後才可以自由減持。”

這樣的規定調整,等於是一家上市公司老總想要減持首先要等待三年限售期過,之後的四年裡都有減持限製,直到第五年同時也是該企業上市的第八年才可以自由減持。

例如一家上市公司的總股本是1000萬股,有一位大股東持有10%的股權,即100萬股,第一年減持最多隻能是他持股的20%,也就是最多減持20萬股。第二年在剩餘80萬股的基礎上減持不得超過15%,也就是最多減持12萬股,然後第三年也是以此類推按規定的比例減持,一直到第五年以後才能自由減持。

田嘉奕做好備忘後,方鴻繼續說道:“關於小非的減持規定,在三年限售期過後,第一年減持不得超過其總持股的35%,第二年減持不得超過剩餘持股的25%,第三年減持不得超過剩餘持股的15%,直到第四年以後才可以自由減持。”

與大非的減持規定大體差不多,區彆是比例不一樣以及時間限製比大非少了一年。

在新交所上市絕對不能給發行者一種隻要能上市就能減持的感覺,否則心思全都放在減持、賣公司去了,不可能有心思好好經營企業,市場給你融資可不是讓你來賣公司的。

方鴻補充說道:“另外退市方麵補充一項。企業上市後,不滿足條件而被強製退市的,那麼該上市公司的董事、發起人以及他們所成立的所有公司,自退市之日起的未來五年內都不得以直接或間接方式進入新交所市場或申請重新上市。”

既然被刷下來了,就是被市場淘汰了,就得給彆人讓開一條道,因為市場的資源是有限的,已經給過你機會了,你沒支棱起來,那就隻能把有限的資源讓給彆人,但也不是說完全沒機會,去後麵排隊等個五年再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