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時空,漢武帝劉徹聽見這句詩,反複咀嚼:“如斯狂傲。”
這句詩顯然合了劉徹霸氣的脾氣。
雖然後人喜歡說秦皇漢武略輸文采,但其文化水平不低,漢武帝更是正式成立樂府,收集整理了許多詩歌,編得樂府詩。
陪同在座的臣子知道他心喜,霍去病卻耿直言道:“我們大漢禁酒,陛下作為天下表率,倒無法飲者留其名了。”
“說什麼掃興的話?”衛青橫了自己侄子一眼。
他這個侄子哪兒都好,就是不夠謹慎,都叮囑多少次了,為人臣子應當小心謹慎!
好在劉徹不在意,撇開詩句霸氣不說,令劉徹更在意的,是仙人所說的“中華上下五千年”。
五千年!
中華二字,自春秋以來,曾多次代指國家,本朝開始,百姓為漢人,以“中華”為族稱。
“哈哈哈!”前頭的秦二世而亡,而我泱泱大漢竟然傳承五千年?
要知道,至今最長壽的周朝也才八百年!
“若真是如此……”劉徹不禁心潮澎湃。
他開創先河自稱萬歲,又認為是供奉神君才使得自己登上皇位,本就十分癡迷神仙之道,經天上仙人一說,更是堅信不疑,甚至暢想:在中華五千年史書上,不知子孫後代如何記載朕。
大喜之下,劉徹吩咐下去為仙人供奉香火。
“諾!”
——
“仙人”在雲端垂眸,侃侃而談:“酒有其香,馥鬱芬芳,根據所添加的材料不同,各種酒會散發出花香、果香、木質香,甚至是肉類的香氣……”
白白說到這裡不知為何生理反應咽了咽口水,她將右手邊的一瓶酒擺到麵前,介紹道,“這瓶酒就很神奇,釀酒時加了一塊肥肉,因此口感油潤而不腥膻,絲滑適口。”
鏡頭拉遠,隻見各色酒瓶陳列在木質架子上,或精致小巧,或古樸厚重,在窗前被斜照的陽光鍍上了層暖色的光輝。
“今天這一期的主題就是,古代黃酒與現代白酒的battle!”
“這些酒等下我們都會嘗嘗哦!可惜你們聞不到味道,白白我現在已經感覺聞著都要醉了。”
她開玩笑:“等我努力賺錢,一定要買一個能錄下味道的攝像機,你們也努力賺錢買個能播放味道的手機哈!”
此話一出,大漢君臣皆是一愣:“仙人不知道我們能聞到味道?”
劉徹眯了眯眼,緩緩道:“這天幕所展示的畫麵,應當不是給我們看的。”
“真正看的那人,是聞不到味道的。”而他們大漢,許是仙人不小心遺漏了神跡。
“博士你發現沒有,那些酒瓶如琉璃透徹,奢華至此,上麵書寫的文字我不認識,卻看得懂,隻怕是神仙文字。”神跡出現後,群臣們什麼討論國家大事的會議都不開了,湊在一起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開什麼會?有什麼大事有這重要?
就在這些大人物議論紛紛時,監酒官竟然從宮外疾步而來,使得眾人紛紛側目。
西漢的酒監權力頗大,之前有個叫劉章的監酒官可以說是史上最猛的酒監,硬剛呂氏,差點影響陛下的帝位,牛逼至此,大漢還沒人見過監酒官這般行色匆匆的模樣。
“陛下,微臣有要事啟奏!”
監酒官急促說道:“陛下,這天幕不僅皇宮裡看得見,整個長安城都能看見啊!甚至更遠處,可能也有,隻怕是……覆蓋了我們大漢!”
“整個大漢?!”群臣壓低聲音討論的嗡嗡聲更激烈了一些。
但隻有太常等人很快反應過來,小心瞧著劉徹的臉色,果不其然,監酒官隨即稟報:“正因百姓們聞到天界酒香,信奉酒仙人之言,認為酒是天上仙露,紛紛到酒肆買酒,酒肆沽酒已夠數,豈能供那麼多酒?此時長安城酒肆中,仍有買不到酒的百姓徘徊不去,臣對此深感擔憂,一是怕百姓崇拜酒仙人爭先飲酒誤了應做之事,二是怕私下釀酒之風再度興起,亂了榷酒之令。”
劉徹沉沉吐出一口氣:“酒仙人?”
監酒官道:“這是微臣路上聽來的稱謂。”
監酒官的未雨綢繆得到了劉徹的認可:“你做得很好,我會讓城防配合你安頓長安城內秩序,務必不可生亂!”
“諾!”
禁酒,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劉徹對推行“榷酒”十分重視,畢竟不但減少了糧食耗費,還是國庫盈收利器啊!
漢承秦製,漢武帝禁酒令與秦始皇的禁酒理念類似,雖然董仲舒這個儒學生天天說著不要與民爭利,但隻需要用那麼一點手段,就能將私營酒收歸國有,成為官營售賣,實在是太香了。
酒稅官有多肥,從他們二五八萬的步伐就能看出來了!
眼看監酒官走遠,東方朔撚著胡子,歎道:“天生異象,國生亂象啊……”
——
白白搖晃著空酒杯:“古代因為釀酒技術不發達,所以都是發酵酒,酒精度數不高,像大家聽說過的杜康、九醞春、竹葉青,全都是黃酒,武鬆三大碗,唐朝人掄壇子灌的,都是濁酒,度數更低了,要不說李白鬥酒詩百篇還沒醉呢?”
說到最後,她語氣帶著調侃:“眾所周知,在古代喝酒,酒量不一定要好,但是胃容量一定要大!”
“李白動不動能飲酒百鬥,和現在的容量可不同,說到底還是度量衡的差異。我們現在考古已經發現了漢代的標準度量,自從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之後,到如今也已經過了許多演變。”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道,秦漢的六鬥,隻是宋朝的一鬥八升不到一點點,縮水得非常厲害。”
鹹陽宮中。
秦始皇嬴政一激靈:誒,說到我大秦?
趙高見縫插針拍馬屁:“陛下英明神武,度量衡果然很重要。”
被仙人誇了,秦始皇嬴政在趙高的恭維下,唇角微翹。
天幕繼續:“說堯能喝千鍾,到了孔子呢,是用百觚,傳說古代真正的喝酒冠軍是孔老夫子,孔子的二十世孫,大名鼎鼎的孔融,北海太守吹自己的老祖宗:‘堯不千鍾,無以建太平;孔非在,無以堪上聖’,觚的容量差不多是兩斤。”
小酒震驚:“百觚就是二百斤呐!哪怕不醉,也不知道也要跑多少次廁所了!”
白白:“這篇文章有其曆史背景,我們也知道,曹操也喝酒,寫下‘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但另一方麵,曹操禁酒,孔融呢,又是個酒徒,當然強烈反對曹操的禁酒令啊!就抬出大聖賢,自己的老祖宗孔子。你信嗎?哪怕隔了二十代,他也能詳細知道孔子的酒量呢!”
說到最後,仙人語氣帶著調侃:“哈!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
曹府中,曹操與座上客孔融麵麵相覷。
曹操欲言又止,還是沒說出口:沒想到你是這樣的孔北海!
至於孔融反對禁酒,他早有預料。
但仗著自己孔子世孫的影響力,給自己使絆子,是可忍阿瞞不可忍也!
曹操當麵怒噴:“嘖,你們文人狂士飲酒高歌、尋歡作樂,也不看看實際,哪來那麼多糧食給他們謔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