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白:“五石散,因為服用後不能吃熱食,又名寒食散,但必須喝熱酒!服用後在微量有毒元素的影響下,人體會發熱,此時,必須飲熱酒發汗,若是不將熱氣發散出來,那可是有暴斃危險的!”
“魏晉名士裴秀就是因為服了五石散後喝錯冷酒,當場兩腿一蹬就離地了,那叫一個冤呐!”
“這種燥熱你喝水是緩解不了的,然而魏晉時期都是度數那麼低的發酵酒,一杯兩杯哪兒夠?都是按壇為起步單位,一壇兩壇地灌下去。”
“據不完全統計,百分之八十的魏晉名士,包括嵇康、王羲之、王獻之、陶淵明……全都有過嗑藥的不良記錄,因為這已經成為了身份階層的象征,玩兒的就是一種時尚!”
“而且因為其成癮.性,你甚至能看見本來滴酒不沾的人因為服用了五石散就開始拿起酒壇子就噸噸噸,喝到爛醉如泥,然後感受到肉.體的升騰,精神的空靈,似乎到達了玄妙的境界,更為受到魏晉玄學家們的追捧。”
“當時酗酒成風,不得不說這也是很大的一個原因。”
“喝了酒,何晏就會去山間徘徊走動,以便藥力更好發散,這一出,也叫行散。後世有個詞語‘散步’,就是由此得名。推行醫藥健康結合戶外運動的新理念,如果不是路走歪了,何晏高低也是個養生大家。”
“於是魏晉百姓都習慣了那些文人神神叨叨地散步狂奔,甚至有些喝酒後出汗不暢的人直接果奔,譬如經常被點名的阮籍同學,很遺憾以這種方式認識你。”
——
“!!!”身處大唐配合天幕小酌的李白眼皮一跳,舉起酒盞的手猛地一抖,差點兒潑了自己一身。
我剛寫了篇誇阮籍拉踩陶淵明的軟文,現在就塌房了?
不不不,果奔也是風流不羈,不在乎世俗眼光的狂士姿態嘛!嗯,哈哈,哈哈哈!
誰能想到呢?最受不了仙人調侃的不是魏晉這些真·狂士,而是他們後世的小粉絲。
唐宋對魏晉風流名士的濾鏡不是一般的大,此時這些粉絲們永遠單純,永遠熱淚盈眶,每當仙人念出個名字,就提起一次小心臟。
天幕是很貼心的,最後右下角滾動出來的公開處刑名士,天書十一卷,卷卷有你愛豆名。
唐宋詩詞作者重災區:“……”
沉默,是今晚的詩詞人。
我不就是用了下詩詞的基本表現手法,不就是借古論今嗎?結果直接被撅了根,你是不是玩不起?!
由於受災詩詞太多,這些作者也看開了,擺爛:有多少人曾愛過你青春荒唐的容顏,隻有我懂得欣賞你的真心真性真感情!
不管曆史上魏晉名士如何,你在我的作品裡,就是白月光!
——
“這些後世人……”大秦,王綰和他的小夥伴們瞠目結舌。
大漢,東方朔笑眯眯學仙人語:“真是他媽給荒唐開門,荒唐到家了。”
秦漢皇帝們心情
複雜。
朕是抱著學習的態度,聽仙人說這“魏晉”也是剛結束戰亂,時代背景和如今很像,朕很認真想研究一番來著。
結果,就這?就這!
剛結束戰亂就興起嗑藥風尚,這個國家吃棗藥丸!
英明神武的皇帝們已經自動在記憶中刪除被點名批評的片段了。
那些作為反麵教材的日子終將過去,而看後世皇帝公開處刑的幸福日子即將來臨。
劉徹抬起左手,又啃了一口張騫從西域帶回的胡瓜,嘎嘣脆。
朕,平平無奇一個吃瓜觀眾罷了。
——
白白:“由於長時間處於燥熱狀態,肌肉筋骨變得綿軟不堪,人也會病態起來,很多美男子變為病美男,最後真如直麵意義上的‘紅粉骷髏’,形容槁枯,或呆或癡,痛苦異常。所以在隋唐時期五石散已經明確被列為了違禁藥物!”
“從晉醫書《肘後方》到唐宋方書,有大量方子是針對‘乳石發動’的症狀,可見服用五石散的風氣貽害無窮,副作用襲擊了多少人。”
“人家原藥方是和酒服用來緩解麻風病的痛苦,是藥三分毒,現在正常人沒有‘風疾’還喜歡吃藥,要是讓張仲景看到,都想打開這些傻憨憨的腦殼兒看下是不是進了水?”
“到了唐朝,藥王孫思邈,看到時人為了麵色紅潤、雙目有神的美貌效果,以及大腦興奮、騰雲駕霧、飄然欲仙的快感形成了長期服散的習慣,本來挺欣賞這藥方的,直接翻臉,痛斥為‘大猛毒’,不要一看什麼玩意兒能有利於房中之樂就無腦衝行不行?你快樂吧?拿命換的哦!孫思邈在藥學界影響力是大佬級彆的,既然他都發話了,漸漸地,五石散在唐朝就此失傳,實在是幸事。”
小酒:“藥王牛逼!”
——
救命良藥竟還能吃出社會問題。
身處大魏的曹丕,身處大隋的楊堅,身處大唐的李世民,身處大宋的趙匡胤等有幸一路觀看天幕的皇帝深深了解毒.品的危害。
朕的肱股之臣、當世才子要是都被荼毒了,這找哪兒說理去?人家絕命毒師何晏早就作古了!
一道詔令,第一次大型官方整改民間用藥規範的行動就此轟轟烈烈展開。
即使民間已在仙人口中知道五石散的危害,知道是一回事,戒斷是另一回事。
暴風行動,國家打擊非法售賣違禁藥物第一現場。
眾多男女淚灑當場:散兒,散兒,沒有你我可怎麼活啊?!
唯獨曹丕捋起袖子吩咐道:“把何平叔給朕叫進宮來。”
來來來,進宮來,看朕不噴死你!不對,這廝善於清談,可能辯不過,嗬,看朕一刀斬你個桃花開!
——
白白也正說到清談:“為最初的文人沙龍正個名,就如同許多發展好多年越來越拉胯的活動,最初的組織參與者均是有真才實學的,最初的活動也卓有成效。”
“清談可不是誰隨隨便便都能參與
的,必須是貴族名士或者高級知識分子,往往有一個議題,分為正方兩方辯論拉鋸,還要求發言優美、音韻和諧、分析道理、拔新領異,能言人所未言,在思辨邏輯的碰撞中擦出知識的火花,這就是知識之美,所以沉浸此道之人語言功底和哲學修養缺一不可。”
小酒:“淨網版奇葩說?”
白白:“魯迅先生文章批評魏晉清談為空談,後世確實有那麼些沽名釣譽的‘風流人士’,但何晏本人並非隻是磕嗨了侃大山,可能因為本人八卦足夠吸睛,很少有八卦順帶討論到他的成就以及政治主張,由此導致觀眾認為這人就是個對社會沒有貢獻的絕命毒師。”
“何晏組織編纂了《論語集解》,上接兩漢儒學,下開魏晉玄學,並結合了漢魏大家的思想,擇善而從,剔除糟粕,加入自己的注釋。另有編纂《道德論》注解《老子》,說何晏是魏晉玄學思潮的祖師爺,一點兒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