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 章 唐宋元明清(四)(1 / 2)

宋徽宗很慌,他老祖宗倒是很淡定,乍然聽仙人一句帶過:“咳咳,我大宋,要完?”

幾百年後?哦,也是正常。趙匡胤:已閱。每日脫敏(1/1)

白白:“一個侯爵並不能拯救李煜的糟糕心情,整日鬱鬱不樂,見春花傷感,見秋月悲戚,在宮裡和娥皇彈琴作詞時流淚,被小周後憤怒斥責時痛苦——我好痛苦啊!”

“遙想當年,李煜當覺得皇帝金陵歡樂無憂的時光恍如上輩子,沒事就寫寫詞回憶一下。”

“金陵,江南錦繡之地,也是南唐古都,當初金陵破城前,李煜為了鼓舞將士,在宮內堆上滿滿乾柴,豪言,萬一守不住都城亡國,要帶著全家一起赴死!結果呢,城破後還是慫了。”

“李煜立下誓言,趙匡胤也聽聞此事,但不起絲毫波瀾,因為認為李煜就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沒有見過血之前空話一堆,當真死到臨頭,求生意誌比誰都強烈。趙匡胤早已看透,說,若真是如此,那東吳末帝孫皓和南朝陳後主陳叔寶也不會被俘了。”

“好巧,孫皓和陳叔寶也是以金陵為都城,人傑地靈的金陵,盛產風花雪月的浪漫皇帝,然後一個又一個送人頭送到了敵人的手上,湊一起都能打麻將,所以有傳說六朝古都金陵魔咒。”

小酒:“人傑地靈的金陵說咱不背鍋,千年曆史過眼雲煙,我這雙眼睛看過太多。”

白白:“李煜那是要死要活要往火裡跳啊,但左右臣子哭著勸諫,愣是把他哭住了,他‘心軟’了,不跳了。他說,我要為我的臣子負責。所以哦,金陵城破,果然不出趙匡胤所料,收獲完整李後主一個。”

“也幸虧李煜慫了,沒能以身殉國,才能寫下‘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佳句,每首詞都很妙,不論技巧,全是感情。”

“李煜的選擇不算錯,死了什麼都沒有,活著能苟幾年是苟幾年,宋朝皇帝彰顯氣度確實也沒怎麼在物質條件上虧待他,隻是心理創傷難以愈合,成日憂愁,擔驚受怕而已。”

天幕之下,李煜在明德門前待罪,烈日炎炎下曬得頭昏眼花,歎了口氣,把撐住脊梁的氣也歎沒了:“金陵城破,孤、我當初就該與將士一同赴死的,早知……”

一同等著待罪的子弟屬官五十五人,低頭看腳尖,沉默不語,他們也是苟活之人。

熱氣令人心生燥意,也生怒意、怨氣,一路蹉磨,有人已經埋怨起李煜太慫。當初要真能實現承諾以身殉國,不但史官高看一眼,連帶他們亡國之臣也不用夾在兩頭做受氣包。

貧賤夫妻百事哀,貧賤君臣也百事皆哀。

說句大逆不道的話,當初哭著勸諫流下的淚,都是腦子裡進的水。

亡國之痛,給李煜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這種打擊,讓他精神恍惚,形體消瘦,愁緒就像細細密密理不清的線團,在一路持露布的路上纏繞著他。

所謂的露布,上麵寫的都是斥責投降者不識時務的話,李煜聽聞自己被封“違命侯”,已經

有預感,要挨一通怒斥了。

怎料,趙匡胤至明德門接受獻俘,並沒有宣讀那露布,給了他麵子。

然後,不知是不是趙匡胤有意為之,李煜轉給了趙光義接手。

李煜:“……()”

趙光義很慌:!!!≧()_[(()”

哎,不是,哎,老哥,您不是相信我嗎,您什麼意思啊?

李煜穿著素服,苦笑:人生中這麼尷尬的時刻被宿敵見到了。

麵對會被自己毒死的老兄,趙光義表情麻木:”……”你尷尬,我不比你更尷尬?

受降儀式在場人員腳趾摳地,生怕泄露一點兒看熱鬨的情緒,心中早已翻騰打滾:謔(戰術後仰),曆史性的會晤!

——

白白:“可惜李煜他不自焚,趙光義也不會留下他的命。”

“殺是殺了,但趙光義殺他的原因是什麼?眾說紛紜,後世的故事細節豐富,人設飽滿,好像作者是趴在床底親眼看著寫下來的,甚至細節細化到毒藥是用宮廷秘藥劇毒‘牽機引’。”

“沒錯,後世宮廷秘聞以及江湖傳聞裡大名鼎鼎的‘牽機引’出現了!李煜死狀慘的嘞,慘不忍睹。”

“南唐後主的死因,泛說就源自於那首《虞美人》,令趙光義感受到了威脅。但是據考證,第一個將李煜之死和這首知名詞句聯合起來的是南宋王銍的《墨記》,與正史無關。”

“王銍提到,趙光義派南唐降將徐鉉去試探李煜是否仍有複國之心。此時都已經是趙光義登基第三年了,南唐江州一帶反抗依舊頑固。趙光義也很頭大,南唐就像一個叛逆期的孩子,明明已被宋朝打下這塊地,南唐說,你得到我的人得不到我的心!”

“徐鉉暗藏心思,見到曾經的老板李煜,一見麵就抱頭痛哭。李煜也對著他傾吐心聲,說悔啊,悔不該殺潘佑、李平二位將領!”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可徐鉉老鄉見老鄉,背後捅一槍,反手就將消息賣給了趙光義,然後趙光義又聽到李煜作詞,‘小樓昨夜又東風’,以及‘一江春水向東流’……”

“趙光義一聽,宋都汴京的東邊是哪兒?是不是就金陵啊!趙光義覺得不妥,覺得這人還有心思,要搞事情。”

“呦,李煜你小子還挺惦記複國啊?於是在李煜生日當天,趙光義派弟弟趙廷美找李煜喝酒。酒是好酒,也是毒酒,一杯下去,直接物理層麵解了鄉愁,也解了皇帝的憂。”

“也有人說趙光義這時就已經為對弟弟下手鋪路了,讓趙三趙廷美親手結束南唐後主的性命成為把柄,一石二鳥。嗯,這個猜測有點離譜。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是皇帝殺的,而他想給趙廷美安罪名也很容易,這個我們稍後再說。”

天幕之下,太平興國年間,趙廷美胸腔猛烈一震,心臟幾乎從喉嚨眼跳出來:“哥哥要對我下手!”

“不,可彆稍後再說呀!萬一又飄雪花要多久?仙人你先講我這段呀!”浪蕩,紈絝,且惜命的秦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看哥哥熱鬨

() 的心思蕩然無存,開始在府裡轉圈圈。

另一時空的建隆年間,趙三也垮下臉,風水輪流轉,現在輪到他給親愛的哥哥們表演抓心撓肝了。

趙匡胤看看三弟四弟,讓了一步:請開始你們的表演。

趙廷美與尷尬得腳趾摳地的趙光義對視一眼,竟無語凝噎。

突然,他靈光一閃,“噗通”也當場給他親愛的皇帝哥哥跪了一個。

趙匡胤:“咦,你又沒做錯,為何行此大禮?”

趙廷美:“二哥救我!”

“啪嘰”,他抱住二哥的腿,像是回到最溫暖的港灣。

趙匡胤低頭,看這倆憨憨,隻見一左一右兩個大腿掛件。

“給朕起開!”

——

白白:“綜上所述,這篇故事可能單純就是王銍發散,以古講今,以李後主的不幸經曆來代入自己的家國仇恨。假如李煜不死,南唐故地複國之心不死,永遠無法正式收納入大宋版圖,所以趙光義要殺死李煜。”

“即使李煜投降,南唐還在對北宋進行抵抗,即使李煜身死第二年,南唐仍然不承認自己是宋人,而以大唐後裔自居。”

“而南宋多像南唐啊,宋徽宗宋欽宗二人被俘虜,南宋火速擁立新帝,仍在組織對北方異族的抵抗。”

“王銍說,我愁啊,愁白頭,君問我能有幾多愁?我和李後主一樣愁。”

“說實話,李後主在唐詩為主流的年代,寫詞其實算是小眾藝術,並不為人驚豔到如此地步,但自從與宋徽宗相提並論,頓成驚才絕豔之末代君主,詞句鑒賞都拔高了不少。宋徽宗趙佶,同樣有才,同樣風流倜儻,南宋文人的詩詞中日夜盼二帝南歸,王銍在書中猜測,兩位皇帝可能會迎來與李煜一樣的結局。”

“趙佶?竟然是朕!宋徽宗!俘虜!”天幕之下,宋徽宗趙佶怒上加怒,可惜對著天幕隻能無能狂怒,杯盞傾覆,地上的茶壺摔得四分五裂,殿中一片狼藉。

這個可怕的消息,需要北宋君臣用一生來消化。

此時的趙佶還不知道他即將受到的暴擊還遠,不止於此。

——

白白:“而經過王銍這神來一筆之後,人們大致都認可了這件事情的細節描述。”

“太平興國三年,唐後主、違命侯李煜暴斃,時年42歲,贈太師,追封吳王。”

“有了李煜練手,到了第四位皇帝,趙光義熟練度已接近滿格,直接套用模板了,這位倒黴皇帝就是我們宋代江南繁華的奠基人——吳越王錢俶。”

天幕之下,已經獻降的吳越王錢俶:“好吧,好吧……”

被劇透的怨種皇帝再添一名。

錢俶信佛,為人平和穩重,一向看得開,對侍從道:“往好處想,宋帝將來不敢隨意處置我等,否則堵不住天下悠悠眾口。”

他笑:“仙人這是給了我一道保命符啊!”——

白白:“吳越國遺址在杭州臨安,兢兢業業經營,為由錢鏐

在後梁開平元年所建,因為五代時期中原王朝打生打死,吳越國擺正自己小弟的地位,接受中原王朝的冊封,經曆過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直到北宋,人家中原翻了天也影響不到他盤踞魚米之鄉,繁養生息。流水的老大,鐵打的小弟,就是吳越國的生存智慧。”

“因此,趙匡胤收複江南時,錢俶對大宋表現得相當順從,派了兵將進行援助。李煜挨打的時候還曾給錢俶寫過一封信,和錢俶講唇亡齒寒的道理:‘今日無我,明日豈有君?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但錢俶為了投誠,也是為了提醒趙匡胤彆順手滅了自己,反手就將信上交了。開寶八年李煜投降。不出所料,吳越國確實也沒法偏安一隅了,過了三年,吳越國滅亡。最緊要關頭,他能果斷到把手中的領土都獻出來,換得吳越國安穩!”

小酒沉浸:“真的唇亡齒寒啦?”

白白:“這三年之間發生了什麼呢?李煜投降之後,錢俶和宋朝關係更緊密了,錢俶帶著老婆孫氏進京納貢,受到極高的待遇,孫氏被封為吳越國王妃,宮中喝酒設宴時趙匡胤親自給錢俶斟酒,還讓趙光義、趙廷美陪酒,稱兄道弟,錢俶泣不成聲,磕頭謝恩。”

“可表麵上多其樂融融,朝堂中就有多少殺機,納完貢的錢椒要回吳越國,趙匡胤賜給他一個黃綾包袱,錢椒打開包袱一看,裡麵全是大臣們要求扣留他的上書,但趙匡胤放他回家,這沉甸甸的包袱代表了皇上的意思:你看著辦吧!”

“還能怎麼辦?錢俶與其他被打到亡國的亡國之君不同,目光長遠,在國力繁榮中看出宋朝一統大勢不可抵抗,納土歸降,也是頗有魄力了!有的皇帝,或許也能看清局勢,但總心存僥幸,不到最後一刻不死心,隻能抱著故國榮耀高喊戰死到最後一刻,但真正麵臨死亡,又開始追悔莫及。”

“雖然錢俶不再是皇帝,但為子民保住了人身財產安全!”

“這是一場不流血的政權交割,因為未經曆過戰火,杭州在宋代仍然是南方經濟文化的中心,他在位期間興建東南佛國,飛來峰石窟、雷峰塔等寺廟寶塔也延續至今,為後來南宋君臣打造溫柔鄉‘直把杭州作汴州’提供了物質基礎。”

“把吳越國地和平納入宋朝版圖,趙匡胤當然很歡迎,宋初許多習俗還是有大唐遺風的,比如大唐能接納草原異族入朝為官,趙匡胤也能接納清源軍的陳洪進派兒子前去大宋的京城開封任職。南唐滅亡次年,趙光義繼位,愣是在12月份改年號為太平興國元年,兩年後,太平興國三年,趙光義迎錢俶進京,封他為淮海國王。”

“可惜,趙匡胤不疑心,趙光義不一定不疑心啊。趙光義在端拱元年突然封了錢俶鄧王,好巧不巧,當年八月,錢俶薨,追封秦國王,諡號忠懿王。根據史料記載,朝廷遣使給錢俶過六十大壽,喝酒喝了很久,從白天喝到夜晚,驚現‘大流星墮正寢前,光燭一庭’,能照亮整個庭院的大流星,這得是大火球吧?”

小酒:“哇塞,天降大流星,欽天監掐指一算,在開國皇帝出生時就是大吉之

兆(),在死人的時候就是不祥之兆啊!

白白:所以錢俶就嘎了?()_[((),享年六十。又是生日當天,又是暴斃,是不是看起來很眼熟?因為李煜也是死在生日當天,民間有趙光義派趙廷美毒殺李煜,兩者一結合,誒嘿,新的流言已經出現,吃瓜人怎麼能停止不前!”

“人們說,這不就是照抄答案嗎?生日宴會誰不喝酒?往來賓客都給壽星敬酒,五魁首,六六六,毒酒一杯送人走,太方便了!就連封鄧王,也太過於巧合,看起來也是動手前的安撫麻痹工作,最後的溫柔。”

“更神奇的是,錢俶是天成四年八月二十四日生,又正好在生日當天薨逝,與他父親是同月同日去世,簡直像是有儀式感的凶手特意安排似的,令人心生異樣。趙光義當時悲痛感懷,特意為錢俶廢朝七日呢。”

天幕之下還活著的,憧憬悠閒自由的退休生活的錢俶:“……”

他深思熟慮,看懂了趙匡胤,卻沒看懂趙光義!

所以我是自己一頭栽進了趙光義手裡?!

太平興國三年應當是宋太宗的年號是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