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發展巔峰時期,各色口號堪比‘腦黃金’,就類似於——一杯提神醒腦,兩杯永不疲勞,三杯長生不老,喝過的人都說好!”
“古代廣告業
() 遠比我們想象中玩得花,不過茶葉確實是‘軟黃金’,甚至有一兩茶葉一兩金的說法,在古代邊關貿易中占據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地位,這可是能和軍事儲備馬匹互市的茶葉!”
“遊牧民族發現茶葉能補充他們生活必需的微量元素,邊關貿易中,茶葉和鹽便成了重點求購的必備物資。”
“所以能夠理解,在古代茶葉和鹽這東西是一個等級的戰略物資。他們放牧又善於製作奶製品……不知道第一個將奶與茶結合、吃螃蟹的人是誰,奶茶很早就被遊牧民族研究出來了!”
“不過他們是鹹奶茶,又能喝茶又能補充鹽分,那滋味……怎麼說呢?和奶茶店甜甜的奶茶不同,非常看個人口味的接受度,反正我是不能接受的。”
“唐肅宗時期在蒙古的回紇地區驅馬茶市,開創了南茶北馬互市的先河。唐代官府謹慎,直接歸入壟斷貿易,效法漢代鹽鐵專賣的辦法。”
天幕之下,李世民微微挑眉:“我們如今已足夠達成此事?”
“看來茶馬互市是備受後人推崇的貿易。”李世民哈哈一笑,“是朕的第幾代孫做的?”
不管是第幾代孫,你祖宗爺爺打算把你的政績提前了。
“南茶”與“北馬”互市?很好,是我的了。
本身李家對遊牧民族熟悉,大唐重視騎兵,向關外采購良馬是一直在做的事,但未形成官方規模。
李世民:“來人,伺候筆墨,愛卿們都好好聽聽,多多吸取經驗,我們爭取不走彎路。”
明明已經是小天幕,還聚在一起開會的臣子們:“遵命。”
今天又是寫觀後感以及會議紀要的充實一天呢……
——
白白:“許多地方都有自己的茶馬古道,確實,大家第一印象都會想到滇川藏茶馬古道線,但陝甘古道,才最接近北方的交界,地處農耕與遊牧兩大文明。絲綢之路不光是用來做絲綢貿易,它將雲南、四川的茶葉輸送到邊疆塞外,又進口雪域高原的馬匹、獸皮、藏藥等特產。”
劉徹感歎:“絲綢之路啊……”
經過一年多斷斷續續提取的信息的,結合這幾天在小天幕發問尋求到的答案,大漢君臣已然明白張騫出使西域所走之路,就被稱為最初的絲綢之路。
劉徹和藹笑:“子文……”
張騫,字子文,痛苦麵具中:“臣一直在回憶,在畫輿圖了,在畫。”
他一路上記錄下了地形地貌以及風土人情,信息量非常大,填補了大漢對西域情況的空白。
但在偌大的西域中行走,單憑個人的記憶是不精確的。身處蒼茫戈壁,前後不見參照物,風沙過後,來途歸路了無蹤跡,難免方向混淆。
等張騫畫出輿圖,還要派人細細探索,確認這條千古流芳的絲綢之路!
他的同事恨不得化身指南針,白天黑夜拉著他卷,張騫腦細胞裡不知死了多少。
劉徹捧著溫熱的茶水,老神在在:“也不急於這一時半刻,子文一同來看完天幕。大家喝喝茶去去火。”
等到小天幕的畫麵也告一段落,在熟悉的雪花音效中,劉徹慢悠悠問:“有何想說?暢所欲言。”
大臣們觀後感:又是被強烈種草絲綢之路的一天。
大臣今日會議紀要:現階段重點標記待辦——以絲綢之路作為基礎,已經開始計劃大漢經濟的騰飛。
什麼裝神弄鬼、巫蠱連坐,什麼黨爭,嗯……先放一邊?
沒有誰能阻止我隨著絲綢之路留名千古!
讀書人所求為何?千古流芳!
——
天幕上,馬幫行走茶馬古道的畫麵近在眼前,馬鈴回蕩在崖壁之間,悠悠蕩蕩。
白白畫外音:“在懸崖邊的泥濘小路上,在湍急河流上方懸吊的鐵索上,一邊是絕壁,一邊是深淵,馬幫載貨的馬蹄踏在這一尺窄道之間,以命相搏,搏出巨大的利潤。無形的貿易市場從不成文的馬幫規矩漸漸形成共識的商業規則,也是商會的起源之一。”
“他們走過驚險崎嶇的路……不怪這路難走,畢竟蜀道難,這裡是川茶入甘的必經之路,東接陝西,南連四川,這個地方就是——‘武都’隴南。”
張騫從紙張中抬頭,精神振奮:“武都!”
是了,無論是雲滇、川蜀,甚至連閩地的茶葉也從武都進入,才能分散北方各郡。
武都,很有可能就定位在絲綢之路與古蜀道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