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籟俱寂(1 / 2)

—晉江文學城—

—瑤花玲著—

在一片荒蕪的文壇,《大正遊記》如同那沙漠中心新生的綠洲。

“清越”這二字便成為了那冉冉升起的新星。

他的存在就如同鑽石般珍貴,荒蕪的文壇由他改變。

那象牙和黃金鑄造了他的雙手,落筆的曲線將重寫曆史。

——作為目前霓虹文壇最具有地位與話語權的新潮社所出版的《新潮》,在最新一期的期刊中,對《大正遊記》和它的作者“清越”給予了如此之高的評價。

在未來,這段文字將被作為“曆史的裡程碑之一”而傳頌,而每位作者也將自己的名字能在《新潮》上留下痕跡作為目標和榮譽。

無人不用筆墨追尋著,來自上一世紀的那位橫空出世的文壇新星。

【《新潮》,它是日本的全國性純文學雜誌,它有著極高保證的評委審團,近幾年新潮的評審也逐漸定型,傾向最保守、最注重文字功底本身的文學作品,其基本上公信力與水平毋庸置疑。

如此的評審標準,連續幾年出缺都不足為奇——這也算是側麵證明新潮的嚴格。】

在倉吉野樹為清越介紹了文壇裡最具有象征意義的評審機製,以及“新潮”這一極具地位與話語權的存在後,清越有些微微地驚訝。

他沒料到自己會被這家雜誌社采訪,而且還向自己迫不及待地遞出了他們的橄欖枝。

即便他這位新起之秀隻擁有一部作品,但那不俗的文字功底與直擊心靈的內容已經深深地打動了他們。

“清越老師有足夠的實力!若評審團有您助力,相信新潮的未來會更加的盛大!”

——那封字跡工整的信是如此寫到。

在大正這個有著巨大變化的時代,《大正遊記》以比工業的石油更加“易熱”,比□□炮彈更加激烈地“轟炸”著整個霓虹。

如同一粒小小的石子被扔進水潭卻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波浪,以石子為中心的波浪逐漸向四周擴散著,逐漸衝上了霓虹社會熱度的巔峰。

在這個時代沒有智能手機出現,更沒有互聯網,數字媒體還未出現,那達到巔峰的熱度儘在全國的紙張上出現——

幾乎所有的雜誌社和報社都報道著這部作品,而人人都參與到了對它的評價當中。

雜誌和報紙毫不在意篇幅與筆墨地誇讚它,或是請一些所謂的老資曆者對此進行一定的諷評。

一時間,《大正遊記》仿佛成為了時尚,無人不以此為話題展開討論,有些人侃侃而談、高談闊論地評價著此書——

即便他們也隻是看過一些評論文章,甚至從未過此書。

自然,人們對於它的創作者“清越”也甚是好奇。

人們紛紛猜測著能夠寫下如此文字的人究竟是一位怎樣的人。

這段時間,出版社也因此忙得轉不過頭來,因為大大小小的雜誌社或報社都發出了會麵邀請,而這架勢僅僅是倉吉野樹一人是無法招架得住的,於是清越又被分配了好幾個臨時的編輯。

為了應付這股熱浪,幾乎整個出版社的人都被出動且忙得不可開交。

繼上次的那張名單後,清越又持續收到了一疊整理好的邀請名單。

甚至,還有狂熱的書迷成堆地來到編輯部,就為了知曉“清越”此人的原貌。

而不知為何,“清越似乎常與好友出現在一家書店”這一小道消息突然流傳甚廣,這也就導致倉吉野樹的書店每天都迎來了一眾熱情粉絲的“光顧”。

清越不得不好幾日沒去倉吉野樹的書店,隻能等待這股熱潮慢慢地消下去。

因為有關清越的采訪進度跟不上人們的這股熱情,在第一份有關采訪發布前,社會上已經對“清越”此人進行了許多猜測。

有人說這是一位隱者,那通透的雙眼透過了層層迷霧,終是看見了世界的真實模樣。

有人說這是一位飽讀詩書的先生,有著不俗的家世讓他擁有了如此之廣的眼界與認知,那纖細沉穩且直擊心靈讓人信服的文字有著屬於一家之長的嚴厲。

有人說這是一位遊走在霓虹的外國旅客,他用雙眼記錄所看見的一切,觀察與欣賞日本的每個地方每個角落,最終也著成了這一本如此宏偉的遊記。

.........

民間流傳的版本越來越多,“清越”這個形象逐漸在人們的心中神化,甚至是帶上了一些傳奇色彩——

甚至有人編造出了清越在夢中受到神明的恩惠,以至於得到了窺探世界的能力,才創作出了如此的作品。

在聽到這樣的傳言後,清越為此是哭笑不得。

“那麼清越老師對於大眾對您如此之高的關注度與評價有何看法呢?”

來自新潮社的記者雙眼緊緊地盯著對麵的男子,手中的筆卻是一刻不停地在筆記本上寫下不斷從腦中湧現而出的稿詞。

手上一刻也不停,記者的心情也愈發的激動澎湃,有誰能想到大正遊記的作者,是這樣一位貌美且年輕的男子呢?

男子一頭黑絲如瀑輕揚於空中,上好的綢帶都不及其千分之一。

那一襲白衣勝雪,帶著媚情的桃花眼似潺潺春水,卻又是溫潤得如沐春風,鼻若懸膽,似黛青色的遠山般挺直。

薄薄的紅唇顏色偏淡,嘴角微微勾起,卻是清淡與欲色交織在了一起。

那清透的雙眸有著不真實地破碎感,卻如同帶著裂紋的琉璃一般緊緊地吸引著旁人的目光。

有誰能想到那位精彩驚豔的清越先生,是如此絕色的男子呢?

但等知道老師不僅有著如此的才華,還有著絕世的容貌後,記者的心裡卻也生不出一絲一毫的意外之感,隻覺得有些理所當然。

這等容貌是世間所罕有,看上去卻不似真人一般,還以為是經過大家之手精心雕琢而出的玉像。

而此時,那“玉像”卻又甚是生動,開口回答了記者的問題:“承蒙各位的厚愛,清某自是認為還有許多不足之處,能得到各位的關注與評價是令我極為欣喜的。”

欣喜是真的,清越在一開始沒料到自己的這本遊記會有著如此大的影響力,得到如此高的關注與評價,這一切都有些超乎他的預料了。

在清越回答了這一問題後,記者又趕緊繼續詢問了他好幾個問題,清越也一一耐心地回答了。

而在話題結束後,記者有些躊躇地開口問道:“不知是否可以拍攝幾張您的照片,以印在雜誌上報道。”

清越愣了愣,最後還是同意了他的請求,記者得到同意後立刻麵露欣喜之色。

他有預感,這期雜誌必定會賣脫銷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