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事實上, 自從林濟走紅之後,他過往的作品也被劇迷們翻了出來——最古早的就是《五月初雪》。
《五月初雪》已經成了林濟永遠逃不過去的梗,劇迷們追完《百歸記》和《代號11》, 會順便上網搜搜林濟的其他劇, 這個時候, 《五月初雪》自然而然會出現在劇迷們麵前。
幾年前《五月初雪》因為太爛出圈過一陣, 到現在熱度已經不如從前了,因而劇迷們雖然聽說它毒, 卻不知道它究竟有多毒。
實踐過後回來的某位劇迷:“……”
“如果這部劇確實有幾集是林濟寫的,那一定是在他靈魂出竅的情況下。”
“怎麼說呢?0.2%的收視率都嫌高, 狗都不吃好嗎?”
“……答辯。”
但正是因為《五月初雪》爛得過於離奇, 它最近反而在網上火了。
林濟偶爾都能刷到這部劇被鞭屍的視頻。
如果可以的話,青藍衛視很想把這部劇徹徹底底拋到腦後,就當從來沒有拍過這部劇,可惜青藍衛視的願望注定無法實現。
《五月初雪》的幾位編劇裡,肖誠的名聲徹底爛了, 其他幾位編劇的口碑也受這部劇的影響沒再起來過,對不了解編劇行業的劇迷們而言,隻有林濟的名氣最大。
因而,當劇迷們不小心點進《五月初雪》的介紹視頻,通常會聽到如下的句子——“知名編劇林濟的唯一一部失敗之作……”
“大家都知道,林濟是時下正當紅的編劇……這部劇卻讓他和自己的師兄反目,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知名編劇林濟瘋狂想撕毀的出道作……”
“林濟抱憾終身的作品……”
林濟:“……”
通通被他絞殺!
到了這時候,林濟大概有那麼一點理解青藍衛視的心情。
和哪家衛視合作林濟並不在意, 大不了說他有收集癖,想集齊幾家衛視召喚神龍。
他不是不能和青藍衛視合作,前提是衛視總監可以正常說話。
……
林濟思考了一下, 除了《戰神返鄉》和《豪門千金》兩部短劇之外,他的其他幾部劇都是衛視或者劇組有需要才寫的,他並不是那種挑剔的編劇,必須寫什麼題材,或者某個題材碰都不碰,林濟是願意多嘗試嘗試的。
林濟觀察了一圈,最近倒沒有衛視邀請他寫某個特定題材,大江衛視那邊和他聯係,說的也是“林編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客觀來說,三家一線衛視給他開的價格都差不多,也有不差錢的二線衛視等著和他合作,就算林濟推了,對方也表示願意等。
《百歸記》臨近大結局,收視率變化趨勢居然和《代號11》有些接近了,先是破了4%,再到4.2%、4.3%……
大結局這天,百家整整70年的風雨散去,有人迎接光明,也有人活在過去的黑暗裡,改編劇用60集的篇幅將每個人物的命運清晰地描摹了出來。
最終,《百歸記》以星洲衛視4.5%、大秦衛視和旭日衛視各破3.5%的收視數據落下帷幕。
此刻是這一年的剛開局,一年之中,必然會有其他劇的收視率突破4.5%,但在《百歸記》大結局這天,劇迷們自發地為人物寫小傳,分析百家的風雨曆程,為喜歡的演員送上祝福……這並不是所有劇集都能擁有的待遇。
“《百歸記》終於擁有了一部經典的改編。”一位劇評人寫道,“數萬人同看一部劇的盛況,讓我回憶起了上世紀的名作改編熱,在那時候,儘管沒有高預算,儘管環境艱苦,導演、編劇、演員和劇組其他工作人員依然用熱忱創造出了一部部令人難忘的經典作品。”
“《百歸記》則是熱忱、技術與優質劇本的結合,我曾以為,在這個時代,對名作的再加工隻會讓名作染上汙點,《百歸記》卻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投資僅6000萬,卻給觀眾6億投資的觀劇體驗……”
另外一位劇評人則在盤點身為編劇的林濟是如何操刀這部作品的。
在點評的最後,對方坦言:“無論你是否願意,林濟必然會在編劇史上留下姓名。”
林濟對此表示讚同。
林濟最近一直在聽彩虹屁,從衛視到演員經紀公司,再到劇評人和觀眾,就算有人想酸林濟兩句,也會有觀眾替他反駁——
“總收視12%,你也隻配看小林的屁股。”
“……話說,《代號11》收視破了4.8%,《百歸記》三個台加起來破了12%,林濟接下來還能怎麼超越自己?”
“《百歸記》巨巨巨好看!!迫不及待看林編的新劇了!”
“我現在是真的信劇好可破這四個字了,林濟是真厲害,《代號11》最後10集完全可以封神,《百歸記》我明明看過原作,可林濟就是能把劇寫得讓人牽腸掛肚。”
劇迷們盤點了一下《百歸記》的收獲,三家衛視贏得了收視率:星洲衛視第一次戰勝了大江衛視和青藍衛視,而且是收視率和口碑的雙贏;旭日衛視自《代號11》後再次收獲了認可,衛視如今已經被觀眾們所熟知,不再是所謂的養豬衛視了;大秦衛視也達到了近三年來的收視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