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一章 打造一等星(2 / 2)

神明模擬器 鹿人戛 7682 字 2個月前

陸堯慢慢吃著麵包。

黃道星軌一直都很缺勞動力。

搞出眾神殿,既是動搖靈族的平民根基,也是用神明去推動擴大人口基數,便於獲取役卒。

北爪繼續講道:“在這35年裡,前三批招募的役卒已經接連完成了17區、29區與31區等12個區塊神話的重建,效率遠遠超過我的預計。”

“這種半封閉的服役製度,比傳統封閉服役要更高效。堯族役卒不論是動手能力、學習能力還是適應能力,均遠超役卒平均水平。當然,星神願意作為役卒效率肯定更高,但願意的太少。”

“您的戰略眼光非常正確。”

這倒不是陸堯自己的主意。他不過是效仿了黑暗之神老哥在深淵搞的定期服役,那邊被囚禁的半神們支撐起了星井。

不過35年12個區塊的建造速度,讓人怎麼都高興不起來。

這猴年馬月才能修複天輻星?

“大人,這已經非常快了。”

北爪卻說:“因為目前是采取試點了三批,都是采用世界碎片進行區塊建造。一旦以一個礫世界作為建造地基,在其表麵大量建造同一類區塊,效率將會是如今的數十倍。”

“本次最大的收獲是,引入了白骨先民作為指導員,這一改良非常成功。它們雖然無法感應到藍圖,但卻是優秀的輔助手,幫助大量役卒迅速適應和進入建造流程。”

“白骨先民有著非常優秀的普適性,應當增加它們的參與數。役卒隻要完成了第一起區塊建造,後續就可以作為同類區塊的工程設計師,由白骨先民們配合實際施工,效率將進一步提升。”

“按照步進機的推演測算,以目前的配備和模式,如果將役卒人數擴大到10萬人。那麼每10年就能完成8100座同類奇觀,383年就能讓天輻星啟動,730年就能將天輻星恢複到完全狀態。”

陸堯眼睛一亮。

那還不錯。

換算成地球時間,一個多月就能修好,兩個半月就能完全運轉。

他表示大力支持。

“還有一個好消息。17區的役長斯派西第一個達到lv20,與區塊奇觀形成了連接。”

北爪解釋道:“簡單來說,訓練師就是區塊奇觀尋找的外在大腦。”

“因為區塊奇觀本身隻被允許記錄、重複和履行既有職能,而要超出這個職責範疇,就需要外在力量。即訓練師。”

“這也是星軌的一個特殊機製,是為增加黃道星本身的成長性。隻是這一功能很少用到,因為自有曆史以來,黃道星一直在不斷損壞,光是修補和建造都耗儘了人力,根本沒有那麼多勞動力進行後續提升。完成基礎建造和維修,役卒就會被調往下一個工區。”

“本次是少有的人力充裕,這才出了成果。”

北爪說:“如今17區在自我升級,由斯派西和區塊協同進行,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訓練師的有效應用。”

“斯派西在既有基礎上做出改造,仿效飛舟環道建造了地上的高空軌道,在上麵增加一些新的基礎建築單位。那裡正在形成實際上的第二區塊。”

“如果這樣繼續下去,“乘輿天輻星”持續重建和升級,隻要突破了300萬區塊奇觀數量,並穩定運行,按照星軌規範,就將自動從二等星能晉升為一等星。”

陸堯有些驚訝。

一等星體量原來是二等星的三倍。

隻要滿足這個條件,就能提升星軌體係裡的等階?

這會不會太草率了一點……

“大人。”

北爪說:“神明有人口即軀殼的說法,而區塊奇觀就是黃道星的人口。越多奇觀的集成和運轉,讓黃道星具有更強的運轉能力,能承擔更多的職責,義務與權力是對等的。”

“通常情況下,要提升到這個標準極其困難,從三等星升到二等星要相對容易一些,而繼續晉升一等星的難度將遠超前者。”

“從二等星晉升出一顆一等星,資源消耗是打造一顆全新一等星的十倍以上。同樣數量的役卒,以及供應這些役卒日常生活背後的各種消耗品,已經能打造出大量的三等星或二等星。一等星隻是代表其擁有成為主星的資格,但持續消耗實在過於巨大。”

“除此之外,黃道星軌本身損耗也很高。”

根源還是黃道星軌所處戰爭時期,數量比質量重要,隻要職能在運轉就行,能用更重於好用。

絞肉戰時爆兵先抗住,戰略級單位生產太慢,出來時怕是都勝負已分。

陸堯卻由此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你是說,“乘輿天輻星”晉升為一等星之後,可以角逐天秤座主星?

“理論上是這樣,但那需要通過星軌的考核。不過更重要的提升是,一等星的職能可以直接對一等星生效。”

陸堯再三確認了這一點的準確性。

即是說變成一等星後,“乘輿天輻星”就可以讓“井宿天樽星”、“秤偽氐宿星”禁止出行。

太有用了!

陸堯覺得,10萬役卒有點少。

堯族那麼多世界,光是飛舟環道和息壤工程,那參與帶動的人口都是百萬級。

既然要打造出黃道星軌第一等的車管所,鎖住真理側蠢蠢欲動的獵戶座,那當然是得上頂配。

他親自拍板,將役卒規模定位到至少100萬人。

這是堯族探索真理側的重要基礎,也是了解黃道星軌的入門。

以後堯族的天輻星一出,誰的黃道星都得來排隊年審。

否則統統不準上路!

“太好了,感謝您的理解!”北爪頭上冒出雙眼發光的興奮表情:“感謝您為薨役文明延續的幫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