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章:茶膏(2 / 2)

空間漁夫 指尖盤龍 5875 字 10個月前

葉遠也沒有想到,這溫老三還真是一個妙人。

自己隻是開了個頭。

這家夥就巴拉巴拉的,把什麼是茶膏給自己講解的明明白白。

普洱茶膏,做為普洱茶五大係列品種(即普洱團茶、普洱餅茶、普洱沱茶、普洱磚茶、普洱茶膏)之一。

已有了上千年的生產曆史。

與普洱茶前四個係列品種(團、餅、沱、磚)不同。

普洱茶膏從誕生之始。

就始終深居一隅,籠罩著一種神秘光環,極少被外界所知。

即使在當今,普洱茶大紅大紫之時,各種關於普洱茶的專著與文章層出不窮,可謂“泛濫成災”。

但仔細研讀你就會發現,關於普洱茶膏的介紹極為罕見。

即使有,也隻局限陳述古人的話語。

對其產生、演變、特性、工藝及生產等缺乏必要的了解與剖析。

這樣在莫種意義上形成了學術空白。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普洱茶中的團、餅、沱、磚四種茶品。

從一出現到現在,同屬於“雅俗共賞”的茶品。

即從皇帝到王公大臣,乃至普通百姓,都可品嘗品質不同的茶品。

而唯有普洱茶膏不同。

茶膏則是“非雅不能賞”,是皇家的專屬貢品,非平民百姓所能得到。

它不僅具有特殊的營養功能,同時也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征。

所以,很多學者認為,沒有普洱茶膏的普洱茶家族,是不完整的。

而且,普洱茶膏也是普洱茶家族中最高貴的成員。

普洱茶膏的名稱,是與普洱茶同時定名的。

即1729年(雍正七年)。

當時,清朝皇室在普洱地方設立普洱府,為流官製,管轄六大茶山等地,統

管茶葉交易,不準私商販茶。

這樣就使在普洱府地區交易的大葉種茶,統稱為普洱茶。

因此茶葉史專家們認為,普洱茶名稱是以地方名稱定名的。

也就在這一年,雍正皇帝給當地總督鄂爾泰發聖旨。

責成他親自監督。

令他選取最好的茶菁,製成普洱茶團、普洱女兒茶及茶膏,進貢朝廷做為貢品。

正是因為茶膏的珍貴,他的製作過程也是相當的講究。

將特有的喬木大葉種茶,經過加工與發酵後,通過特殊的方式將茶葉中的纖維物質與茶汁分離。

將獲得的茶汁進行再加工,還原成更高一級的固態速溶茶。

現代茶膏的製作工藝,則是在清代宮廷製作工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茶膏製作工藝。

這種方式模仿了清代茶膏製作的氣候、溫度、環境。

在更加繁複、細致的工序下,把茶湯的提取和濃縮,控製在常溫40攝氏度左右。

但也是因為茶膏在曆史的長河中,有一段手藝斷層。

這也就導致,由現代工藝製造出來的茶膏,無法和老法製造出來的茶膏相比。

溫老三巴拉巴拉的講了好久,葉遠也是聽的仔細。

畢竟葉遠從小就跟著葉父喜歡喝茶。

所以對於茶膏這種他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東西,那是真的很感興趣。

有了葉遠這個聆聽者,溫老三講解的那就更加的賣力。

就這樣,不知不覺,溫老三竟然給葉遠講了半個鐘頭。

期間不僅有茶膏的來曆,茶膏的曆史。

更重要的,這家夥還仔細的講解了茶膏的湯色,香氣,以及口感。

這讓葉遠對茶膏更加有了真是的了解。

“嘿!你看我,一說起茶膏就忘了時間。”

溫老三看了眼牆上的掛鐘,笑著說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