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鬥米誤差(2 / 2)

穿回古代搞刑偵 曆青染 9401 字 11個月前

可麵上他二人神色如常。

伯景鬱道:“我會與工會的朋友說,讓他們定時給你們送糧食,這些孩子該送書孰的就送書孰,還是要好生教育,免得將來走入歧路,我想聞人兄把他送到你這裡,常來探望,也是希望這些孩子將來能與他一樣參加科舉高中進士。”

巧娘:“可我沒有錢送他們去書孰,不是和公子要錢的意思。”

伯景鬱抬手製止了她的話,“一切都會為你安排妥當。”

巧娘忙彎腰行禮:“多謝二位公子。”

庭淵與伯景鬱走出這小院子,回頭看了一眼,院裡有一棵大樹,可惜這棵大樹的葉子已經掉得差不多了。

伯景鬱問庭淵:“你是想去姚家看看,還是先回小院?”

庭淵:“這天光大亮地去看人家被燒毀的房屋,容易引起注意,回小院也過早了些,還是去工會看看他們那頭有沒有什麼發現吧。”

伯景鬱一想覺得也可以,於是兩人往工會去。

杏兒與平安幫著呼延南音核查賬目。

兩人曾經在居安城就幫庭淵核查過,後來又幫著庭淵管理宅子內外,查賬對他們來說很容易。

兩人專業的架勢,便是呼延南音也有些震驚。

他一直以為這兩個人就是普通的丫鬟和仆人,沒想到還有這樣的技能。

兩人查賬的能力與他相比,便也差不了多少。

鄭會長也是極少看到女子如今精通算數,不僅精通算數,寫的字也漂亮。

而且這兩人也不過十七八歲,看著卻像是從小就學這些東西一般熟練。

呼延南音便是從小學起的,他便更對二人好奇,“你們打小就和你家公子學這些東西嗎?”

杏兒一邊撥著算盤,一邊與呼延南音說:“這兩年才開始學的。”

呼延南音驚訝地看著他們:“兩年你們就能學成這樣?”

杏兒道:“準確來說是一年零三個月。”

呼延南音:“!!!”

鄭會長也很意外,“杏兒姑娘如此好本事,為何不做賬房先生,而是留在庭公子身邊做個小丫鬟。”

他覺得這樣的本事當個會長也是綽綽有餘的。

便是他的計算能力也沒有杏兒強,這才來不過一個時辰,便已經核查完了一本賬目,他得算上半天。

撥算盤的速度他兩隻手都跟不上,何況是腦子,可這姑娘不僅能跟得上,還不出錯。

杏兒道:“跟在公子身邊,可比做賬房先生什麼的有意思得多,你那是不知我家公子的好,他可是我見過的最最最好的人,我這所有的本事都是他教我的。”

“這麼厲害?”呼延南音一直覺得庭淵不簡單,雖然不會武功,卻也能看得出來,伯景鬱很在乎他的看法,重要的是會先問他。

杏兒得意點頭:“那是自然。”

正巧杏兒查到了姚玉呈的名字,而他的名字下寫著未發糧,問道:“這個姚玉呈家為何未發糧食?”

呼延南音也朝他看過去。

鄭延輝歎了口氣,“他家人都死了,而他家是從外地遷移過來的,沒有親人,糧食自然就未發。”

杏兒問:“那這糧食和田地最終會如何?”

鄭延輝道:“會在年底給官府上稅的時候將他們報上去,官府會把他們的田地收回充公。”

杏兒哦了一聲:“那就是說,他們家田還是得種,抽完成全都歸官府。”

鄭延輝點頭:“不錯。”

呼延南音問:“那咱們這小路村一共有多少畝田,要上多少稅?”

鄭延輝道:“我們手裡掌握了大約七成的地,總計有三千六百七十二畝地,一年種兩季,平均一畝地兩石半的糧食,一年稅收三千六百石到三千八百石之間。”

得不出準確的數字是很正常的,他們所用的工具之間會有些許的誤差,數量一多就會出現一些偏差,糧食收稅是用朝廷發的裝糧的袋子來裝,一袋便是一石,要將袋子裝滿等官員過來收稅查驗,糧食沒問題就現場裝車運走。

因此每年往往都會偏差一些,朝廷會給他們寫好□□留作證據。

呼延南音問:“那村裡一共有多少畝地?”

鄭延輝道:“我們這個村總共有五千畝地,其中一千三百二十八畝沒有加入我們的工會,整體的收成是差不多的。”

杏兒道:“那你們村一年上稅就是五千石?”

鄭延輝搖頭:“不,可能會更多一點,五千一百石或者五千三百石,不會剛剛好卡得那麼準,一鬥的誤差在五兩內,一鬥米是十斤,十鬥米是一石,一石米是一百斤,誤差在五斤內,那麼一石米的誤差就是半鬥,五千石的糧食誤差在兩百五十石左右。”

杏兒哦了一聲,“那是每年誤差都有這麼多嗎?”

鄭延輝道:“那也不一定,每年都不一樣,去年我們的一百四十石,前年的誤差一百六十石,今年還沒開始收稅。”

模具不可能每個都做得一模一樣,所以會有一石糧食誤差半鬥也算合格的模具。

這個確實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杏兒心想:若是有人中飽私囊,豈不是不容易發現。

但這話他沒有當著鄭延輝的麵說。

呼延南音道:“官府用的模具肯定是比我們用的要準一些,計算糧食有多少也很難說十分準確,數量一大差額明顯也是可以接受的,一般誤差在百分之五以內都算正常。”

杏兒哦了一聲。

她也查過糧食,都是沒有細算過稅收誤差,都是按照實際報上來的數量算。

也可能是因為庭淵的地不多,每個莊子分開算,一個莊子就算有誤差也是半鬥以內,從來沒有發現過這個問題,所以沒想過會有誤差。

可若真有人從中獲取利益,那也不是一件難事。

杏兒問:“你說這家人都死了,他們是怎麼死的呀?”

鄭延輝見杏兒感興趣,於是便給她說道:“他們家的姑娘被之前來村裡收稅的官員看上奸汙了,那姑娘回來之後就上吊自殺了,後來他們一家跟著也死了,被火燒死的,誰也不知道是真的被火燒死,還是被那收稅的官員給弄死的。”

杏兒詫異:“還有這種事?那這個殺人的狗官怎麼樣了?”

鄭延輝:“聽說是要押解上京,估摸著是活不長了。但說實話,我與那官員多次接觸,他看著倒是個良善的人,聽彆的地方的人說,他到了稅收的時候,會提前去村子裡幫那些腿腳不便的人收割糧食,倒是沒在我們村幫過忙,但我看他麵善,死的姚家姑娘與他本就關係不錯,倒也不好說是不是奸汙。”

杏兒憂心道:“哎喲,這要是個好官,萬一沒奸汙,豈不是要冤死了。”

“就是說嘛。”鄭延輝也是歎氣,“不少人想讓衙門徹查,可他偏偏認罪了,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