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兵部尚書韓知兵科普了一遍大船圖紙的意義,呂智是真的有些撓頭了,“也就是說,沒辦法嘍。”
韓知兵笑眯眯的搖搖頭,“辦法還是有的,不過能不能成就不好說了。”
“說吧,要什麼?”呂智已經有覺悟了,肥狐狸這是又要坑他一筆。
韓知兵比劃出三根手指,“也不能讓你吃虧,事成之後,良弓三千。”
呂智沉吟片刻,一咬牙,“行,我同意了。”
“好,爽快!”韓知兵隻有一個目標,把韓忠的那三千騎兵徹底武裝起來,馬具已經齊備,接下來就是兵器、鎧甲了。
呂家打造兵器的能耐韓知兵是清楚的,要知道,那批印有“神匠呂”字樣的弓箭在軍中可是很搶手的。
想到這裡,韓知兵覺得自己有義務提醒一下越王。
不能讓呂郎中再去幫忙治水了,水患嚴重這不假,但軍備也同樣重要,還是讓他專心乾好本職工作。
韓知兵的想法與戶部有些不一樣,戶部那邊的想法就是,我支出了多少銀兩,你工部就要製造出等價的兵器。
哎,你還彆提質量有多好,我們看不懂,主要看的就是個數量,當然了,濫竽充數也不行。
兵部相對來說就更加注重質量,這可關係到士兵的性命。
韓知兵決定擺上一桌,把戶部和工部尚書都請來,大家好好協商一下,在質量和數量上找一個平衡。
朝廷是一個整體,每個部門都隻顧自己怎麼行?
呂智看韓知兵有些忙,悄咪咪的走了。
…………
第二天下午,韓知兵連上三道奏折,一者言說呂建之事,二者言說騎兵營弓箭之事,三者言說三部協調之事。
越王與三位大學士的小型會議又開始了,議題是韓知兵三本奏折中的一和三。
整個過程分外和諧,基本沒有出現意見相左的情況,韓知兵言之有理,三位大學士也挑不出毛病,朝會議論都免了,直接擬旨即可。
隻有大太監魏忠略有異議,他覺得讓呂建主持虞衡司的工作,還真不如就讓他去協助治水,最起碼還能撈些功勞。
因為手裡掌握著黑甲衛收集的呂家密報,魏忠對呂建的認識很深。
此人忠心大越、工作認真、技術也過硬,但差就差不夠聰明,說白了就是智商和情商都不夠高。
做一司主官著實有些難為他了,當個‘小兵’,打個‘輔助’,領導讓做什麼就做什麼,這個他行,而且也能做的很好,是個能做實事的。
但這些魏忠隻是在腦子裡想想,卻不會說出來,畢竟人家呂建已經是一司郎中了,又沒犯什麼錯,還能就因為能力平庸就不用了?
想想也不可能,滿朝文武,能力與職位不匹配的多了去了。
“孤有些乏了,都下去吧。”越王看出魏忠心裡有話,正巧事情也都議完了,就像聽聽他怎麼說。
三位大學士躬身退去,越王一想簾後還有呂修
撰,索性就真的起身回寢宮了,反正魏忠會一直陪駕左右,到時候再說也是一樣的。
王後寢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