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中,弓箭數量眾多,不可能做到每一支弓箭都塗毒。”
老師傅越說越輕鬆,甚至還開起了玩笑,“哈哈,如果真有那麼多毒藥,還不如直接就下在敵軍的水源裡,那樣效果估計會更好。”
“還真是。”呂智決定做個好捧哏,讓老師傅儘量多說一些。
“這個給弓箭上毒啊,對毒藥特性也是有要求的。”老師傅說到這裡,眼睛裡都是放光的,估計年輕時沒少研究這些。
“首先就是要保證毒藥可以附著在箭頭(非筆誤,口語多用箭頭)上,以前的箭簇都是沒開毒槽的,最好是用毒液,還得是藥性長久的那種。”
老師傅頓了一下,“呃,這個箭簇造好之後,咱們也不知道它什麼時候用,你說是吧?”
“確實,戰爭什麼時候打響,那可不是咱們能決定的。”老師傅說的這個呂智明白,也就是說這毒液還得不易揮發,要不很快就失效了。
僅此一條,老師傅經驗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他沒說之前,呂智就沒想到這些。
老師傅樂嗬嗬的,好久沒說這麼多話了,“這還不算完,毒藥還必須是劇毒,箭簇上沾上一點點,就得能取人性命。”
“見血封喉?”呂智接話道,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這種毒藥的作用機製還必須是與血液作用,要不估計也沒啥用。
…………
“毒箭大概就是這些。”老師傅收起箭簇,又換了一個遞給呂智,“這個就比較常見了,發信號的。”
呂智點點頭,這東西他認識,按照他的理解應該叫“響尾箭”,大越則稱呼為“鳴鏑”。
這東西是晉國韓氏發明的,這個韓氏很厲害,製造弓弩的技藝公認的天下無雙。
鳴鏑前端有鋒刃,後麵有鋌,鋌部上端帶有葫蘆形物,上有4個或3個小孔,借助強弓遠射,飛行時可以發出刺耳的聲響。
它可以用來發信號或做警報用,鳴鏑有銅製、骨製和竹製,老師傅給他的是竹製的,你可以理解為哨子。
隨後老師傅又介紹了製造箭簇的工藝,這大概是最簡單的鑄造了,就是用石頭做成模子,再將融化的銅水倒入即可。
這樣鑄成的箭簇,成型後,精細的工匠可能還會稍微打磨一下,呃,不打磨也能對付用。
箭簇是消耗品,而且消耗極大,如此簡單快捷的工藝無疑是十分合適的。
當然了,這個呂智本身就會,不過聽了這一遭,他還是覺得受益匪淺。
也終於明白呂建為何要介紹這麼一個人給他了,這老師傅是個能人,在箭簇上的研究不淺,應該算是功勳老匠。
而且根據呂智猜測,那毒箭上的毒槽搞不好就是這老師傅的發明,隻是實用性不高,老人家不好意思說罷了。
…………
呂府,祠堂。
呂智問過下人,呂建又在上香,所以他就到祠堂來找人了。
“這麼快就回來了?呃,不是,我是說……小祖宗覺
得此人如何?”呂建熟練的遞上三支香,呂智拜了拜,再由呂建代為插到香爐裡。
“是個人才,經驗很足,就是年紀有些大了。”呂智跪坐到蒲團上,合手拜了拜,“適合當師父培養新人,如果軍器局不要,那就收到咱們家天工坊吧。”
呂建點點頭,他把老師傅介紹給呂智也有這方麵的想法,那老師傅是跟隨他爹的老人了,現在年紀大了,也該有個好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