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數過萬,鋪天蓋地,不是說說而已,一般人隻要看一眼,就要頭暈眼花,為氣勢所鎮。
頂在最前麵的是一些大型攻城器械,雲梯飛樓啊,井闌啊,衝車啊……應有儘有。
“上城牆,全軍戒備!”張老將軍見呂義的大喇叭不錯,搶來就用,絲毫不講道理。
得了號令,傳令兵的旗語這就打起來。
這裡的旗子比較原始,並不是在旗杆上係一幅紡織品,而是在樹枝上捆一大把茅草,或是懸係動物尾巴之類的,比較醒目的東西用來作為標誌和指揮。
所以,位於隊列之前謂之曰“名列前茅”(語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前茅慮無”);
另外,作戰失敗,表示投降時,手中也要拿著這茅草(如《史記-宋微子世家》載,武王克殷,微子投誠,就是“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
吳國大軍行至距離玄武城大概兩裡處,停下來整頓隊伍,有一些,直接就安營紮寨了。
以目前的武器水平來說,這個距離就屬於絕對的安全距離了,兩軍對峙差不多都是這麼遠。
呂義站在牆垛後麵,伏著身子,掏出千裡眼就是一通查看,“帶頭的,又高又大的,就是那吳國大將軍吧?”
張越就在他旁邊,也拿著千裡眼,“沒錯,那就是潘龍。”
“可惜了!”呂義歎息一聲,“離的太遠,要不狙他一下子,說不定這仗也就不用打了。”
“什麼可惜?還狙一下?”張越著實聽不懂。
“啊,狙一下就是射一下,都是我們家老四教我的詞兒。”呂義隨口解釋著,目光灼灼的盯著潘龍。
這家夥可是個十足的大人物,要是把他拿下了,那可就一舉成名了。
一旁的張越看著也眼饞,隻是他更加理智,知道的也更多,他深知潘龍可不是那麼好殺的,堂堂大將軍,你以為開玩笑呢?
又是大半個時辰,吳軍終於又開始動了,不是全軍出擊,就隻是前軍分出一撥人,雲梯、井闌都用上了,這就開始攻城。
雲梯大家都知道,所謂的井闌就是個移動箭樓,大概和玄武城的城牆差不多高,下邊帶輪子的,可以推著走。
井闌最上麵布置著十來個弓箭手,可以和城頭的守軍對射,掩護攻城。
再一個,為了應付玄武城這一條得天獨厚的護城河,吳軍還有一種叫“飛橋”的東西,或者叫“壕橋”也行。
這種飛橋製做簡單,兩根長圓木,上麵釘上木板就行了,為了搬運方便,下麵再安兩個木輪。
如果壕溝較寬,還可將兩個飛橋用轉軸連接,製成折疊式飛橋。
搬運時將一節折放在後麵的橋床上,使用時將前節放下,搭在河溝對
岸,就是一座簡易的木橋。
呂義這一波算是開了眼界了,這些東西,他也就在兵書上看過,實物還是頭一次見。
呃,說起來也不怕笑話,大越這個國力,基本也就告彆攻城了,這些攻城器械,造了也白費,根本沒有用武之地。
倒是平複境內叛亂的時候用得上,但也多是擺設,臨時造些樣子貨也就行了。
怎麼說呢,隻要平叛大軍一到,叛城裡帶路黨、投降派一大堆,也不太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