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說一,楊尚書真是年紀大了,再加上已經很久沒上工,最後就隻打成了一個十分粗糙的鐵條。
即便是這樣,就已經讓他興奮非常了,老大人上躥下跳的,“好,這個好,這個省力。”
楊尚書這麼大年紀了,都能借助水力鍛造錘乾些鐵匠活兒,你就更彆說那些年輕小夥兒了,那肯定是更沒問題了。
“呂侍郎啊,這一次你可是立了大功了!”楊尚書看著呂建,眼神中滿滿的都是肯定。
“不敢,不敢,這都是王上英明。”呂建拱拱手,彆的不敢說,誇越王英明準沒錯。
呂智也不是什麼都沒跟呂建說,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管發生了什麼事兒,隻要是好的,積極的,你就猛誇領導。
哎,就說眼下吧,你就誇,像什麼越王高瞻遠矚了,楊尚書謀劃得當了。
然後就是把自己的位置擺低,說下官隻是聽命行事,就隻是動了動手,之所以能成功,全賴上頭能耐,是沾了大佬們的光。
如此這般,這般如此,肯定能討得上官歡喜。
事實證明,呂智說的沒錯,這不是嘛,楊尚書也趕緊衝著王宮的方向拱手,“王上英明,英明啊!”
一波隔空彩虹屁,楊尚書和呂建開始構思這水裡鍛造錘的用處。
“你這器械還需要改進,目前來說,用來鍛造兵器還不行。”楊尚書瞅瞅自己打出來的鐵條,稍微有些不好意思。
“是,下官也覺得差點意思,不過這個用在礦山,粉碎礦石,應當剛剛好。”如今正是大量打造兵器支援前線的時候,礦石粉碎可是重中之重。
楊尚書猛的點頭,“不錯,這個思路很好,嗯,再就是舂米也行。”
這個舂米就是把打下的穀子去殼的過程,舂出來的殼就是米糠,剩下的米粒就是我們吃的白米。
舂米的工具有點像搗藥罐,有一個棒槌、一個盛器,用棒槌砸穀子,把米糠砸掉。
細細一想,水力鍛造錘完全能夠勝任。
兩位工部大員從實際出發,一通延伸,很快就想出了一係列的使用方法。
順帶著遞給越王的奏折也已經在商討之中,就這一兩天,保準上達天聽。
…………
早朝,一份工部的奏折引起了軒然大波。
奏折裡提到了一種新式器械,相對專業的,即便是說了,越王和文武百官也理解不了,於是這份奏折就著重強調了一個細節——操作器械打造鐵器的是楊尚書,一個糟老頭。
這就體現出了水力鍛造錘的優勢了,它能夠極大的節省人力。
你想啊,隻要用了這個,老頭都能打刀製劍,也就是說,不用年輕小夥去掄大錘了。
這對於勞動力並不富裕的地區,所帶來的效率提升與成本優勢是無與倫比的,特彆是現在,大越正在打仗,人力更是稀缺的厲害。
最後,奏折上還有呂智的一個暢想,若是水力鍛造錘得以普及,盔甲的製作成本就會降低,甚至有可能降低到普通士兵也能承受的程度。
那樣一來,高大上的盔甲,可就不是貴族和將軍的專屬了,眼看著,一支鐵軍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