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 活字印刷(2 / 2)

我能打造神器 慢熱King 4098 字 11個月前

呂智擺擺手,也有些好笑,“行了,行了,先說正事兒。”

“就是,說正事兒呢,都嚴肅點兒。”玩泥巴的工匠有幾分羞惱,一張糙臉漲得通紅。

“我來說說啊。”呂智一比劃,大家站起身來,往隔壁走去。

隔壁就類似會議室,還有會議室的那種長桌,上麵擺著沙盤和一些圖紙,是工匠們日常研究問題的地方。

“先用細黏土,做成許多方塊,刻上反字,一字一枚,然後放在土窯裡用火燒硬。”這就類似燒製瓷器,極大的強化了黏土的防潮能力。

呂智一邊講解一邊用沙盤畫示意圖,“排印的時候,把一個個活字撿排在鐵框裡,鐵框的底部撒上鬆香、蜂蠟、紙灰等帶有黏合性的混合物,

然後將排好字的鐵框拿到火上加熱、壓平,待冷卻凝固後,框中的活字既平整又堅固,就跟我剛才雕刻的木板沒什麼區彆了,最後再塗上墨汁就行。”

“鬆香?妙啊!”眾人再次看向玩泥巴的工匠,這一次,又是他的反應最快。

“嘿嘿,這次我可是想過了,印完之後隻要用火再一烤,那膠泥的印章還能取下來,四公子,我說的對不對?”

“嗯,不錯,很有頭腦,所以這個就不是雕版印刷,而是活字印刷了,這個‘活’字怎麼個活法,你們能明白了吧?”

呂智笑了笑,指了指玩泥巴工匠,“以後多思考,但拍馬屁就算了,你還沒有那個能耐。”

哈哈哈~~~呂智的俏皮話,又引起一陣哄笑。

啊,原來工坊裡竟然是這麼工作的!……孫山還是第一次見到,“四公子,技術上的事情我不懂,但膠泥字的那個印章,燒製好了那麼一大堆,用的時候怕是不好找。”

“那我就不管了。”呂智用手裡的木棍指了指孫山,“到時候你們一起工作,這個事兒就交給你來解決。”

“是,四公子。”孫山暗暗盤算,想著怎麼才能更好的區分。

事實上,這個問題還真有些麻煩,呂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首字母編排法。

就像字典一樣,把首字母一樣的膠泥字,或者叫印章也行,把它們放在一起,然後用哪個字就去查哪個字,也算是方便快捷。

但壞就壞在大越並沒有漢語拚音,不止是這個法子行不通,就連讀識文字的時候都十分不便。

舉個例子,夫子在授課過程中不可能傳授所有字的字音、字義,那遇到不認識的字該怎麼辦呢?

首先就是“異文”,遇到不會寫的字就找一個會寫的替代。

異文是古代音韻學方麵的專有名詞,是指音同字不同的詞語。

常用漢字2000~3000個,這些字隻要經過係統地學習都能熟練運用,於是越人就利用這些字當作基礎,遇到不會寫的字時就用上“異字”。

說“異字”大家可能不熟悉,它其實就是大名鼎鼎的——通假字

當然了,這樣寫出來的文章,解讀起來可就費勁了,甚至時間一長,本作者都不記得當初寫的是什麼。

再有就是聲訓,直音,反切啥的,那些呂智更是十竅通了九竅,一竅不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