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兵言之鑿鑿,憂心忡忡,搞的越王張張嘴,什麼都沒說出來。
呂智雙眼微眯,“父王,軍機大事,兒臣本不該多言,可是正像韓尚書所言,總靠衛、慶兩城的軍隊幫助玄武城抗敵,事有不妥,他們畢竟是守衛都城的力量。”
經過這兩次吳越衝突,呂智算是看出來了,大越走的是精品路線,是靠著全國的稅收才勉強維持著這十來萬的強盛之兵。
這有些像是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那種奇功偉績的魏武卒,但是又明顯沒那麼強。
它可以說是時代的產物,是上上次吳越大戰,越國無奈之下,改革兵製才催生出來的。
按照呂智的想法,這種應急兵製,它應該就像催熟的肉雞,必然是存在某種缺陷的。
那為什麼這二十年來,大越卻依舊維持著,不曾改變呢?
呂智自知自己見識短淺,就把這些問題都問出來了。
越王依舊保持沉默,韓知兵歎了一口氣,“當初組建起這些士兵,依靠的是整個越國的力量。”
那時候國破家亡就在眼前,無數越人背井離鄉奔赴戰場,主動參與到戰爭當中,再加上類似軍功爵製的軍製,這才戰勝了強大的吳國。
“後來戰爭勝利了,國內國外都不算安穩,一開始是不敢,怕一解散就召集不回來了,後來,後來就習慣了。”
啊,這是看出這些士兵的戰鬥力強悍了,不想放權唄。
彆說越王了,就是呂智看見這麼一支百戰老兵,也是不想放人的,“原來是這樣。”
…………
事情又陷入了僵局,經過二十年,百戰老兵死的死退的退,換上來的這些也還行,但戰鬥力明顯下降了一大截。
又因為曆史遺留和衛城軍、慶城軍的編製問題,軍隊在數量上又有些不夠看,更加經不起消耗。
就像這次,衛、慶兩城損失的精兵加起來就不下一萬之數,想要補充起來還不知道要怎麼費勁呢。
問題有些深了,呂智實在不知道怎麼解決,他隻能試探性的問道,“這些士兵,洗腦了嗎?”
越王和韓知兵:“???”
“呃,那就沒事兒了。”呂智琢磨了一下,韓知兵還在這裡,有些話還真就不好說。
最終,韓知兵的建議還是得到了采納,但越王還是決定暗中行事,派出一些信得過的監察禦史分散到各地,分析情況,然後再製定最終方案。
雖然還是有些緩兵之計的意思,但這無疑是可行的,韓知兵最終同意依計行事。
…………
等韓知兵離開,越王把呂智留了下來,“說說吧,何為洗腦??♂請來玄*幻文學*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呂智這回就不藏著掖著了,“洗腦就是指用外部壓力將特殊的思想灌輸給他人,它有幾個特點,排他性、儀式化、重複性。”
他板著手指頭,細數了一下,“就是用一切手段,將符合自己利益的認識與思想灌輸給他人。”
這些都是呂智在參與某場反詐騙演講上學到的,越王根本就聽不懂。
呂智搖搖頭,“若是慶城和衛城的士兵都是經過洗腦的,完全可以就地解散,讓他們各自回到家鄉去,相信要不了多久,整個大越就都是‘王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