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鹽、鐵是朝廷專屬,兵器盔甲更是,這是不容一般人碰觸的,但呂智不一樣,他是個打造兵器的高手。
為了不浪費呂智的手藝,韓知兵這才建議再立一個軍器局。
當然了,韓知兵此舉是有他的政治意圖的,軍器局的建設,隱晦的避開了一個問題。
按說,城主軍政一把抓,是有資格打造武器的,就像當初的玄武城主,不就借著呂家之手打造了一些兵器上供給朝廷嘛。
但是金鱗城卻沒有這麼做,呂智這種比城主更有實權的人物是怎麼做的
上書朝廷請求撥付,請求劃重點。
哎,這裡邊就看出問題了吧,這是一個十分隱晦的試探。
朝堂上,再立軍器局的提議很快就通過了,甚至比呂智出錢修建大運河進行的還要順利。
根本一句廢話都沒有,韓知兵一提出來,滿朝文武竟然無一反對。
說來也是,城主本身就有資格打造兵器,根本沒有拿出來討論的必要嘛。
至於掛個軍器局的名頭,應該是郡馬爺身份的問題,畢竟呂智本來就是軍器局副使嘛。
由此可見,韓知兵的政治主張難度不小,任重而道遠呐。
大運河的事情,朝廷六部倒是有幾個部門發了言。
工部自然是全力支持的,而且已經有三位水部郎中整裝待發,準備前去支援尤海了。
因為水患難治的問題,水部郎中一職是經過擴充的,不止一位。
兵部也是持支持態度,說是大運河的修建有利於水軍發展。
事實上,這根本就是一個幌子,畢竟大越的水軍也就那麼回事兒。
戶部既不支持也不反對,馬尚書的態度很明確,要錢沒有,要命一條,隻要不掏錢,你們乾什麼都行,隨便。
隻有禮部頗有微詞,徐尚書說了些風水、吉凶的問題,但在大勢之下,也就使議題多議了半個時辰,倒也無傷大雅。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徐尚書的發言,都察院一幫言官發揮出了滿級的嘴炮能力,一通言辭激烈的應對。
這讓大噴子謝言有些鬱悶,暗歎英雄無用武之地。
其實徐尚書也明白,大家都樂於見到呂智大出血,所以大運河的事兒無可阻擋,他之所以站出來說上幾句,無非就是一些小心思在作祟。
一個是大家都知道,徐尚書和呂家有些不對付,他得維持人設;
再一個,萬一真像他說的一樣,大運河在修建過程中或者建完之後出現什麼問題,那他這幾句反對的言論,不就成了有遠見了嗎
哎,這也是朝堂辯論的精髓所在,有正方就得有反方,要不還怎麼叫辯論呢
呂府新宅。
就在正式旨意還在路上的時候,呂智就已經叫來大匠魯有手,開始著手商討新立軍器局的事兒了。
“四公子,不就是軍器局嘛,不成問題。”魯有手表現的十分自信。
工兵本身是負責地下王陵的,麵對軍器局一向有心理優勢,更彆說他這個工兵代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