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宮。
朝會完畢,越王慣常的召集人手開小會,這次有些特殊,一共就召了兩位大臣。
一則,兵部尚書韓知兵,二則,都察院左都禦史鄒察己。
呃,不是放茶杯的那個茶幾,人家這個察己是有出處的——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
越王手裡拿著都察院寫就的褒獎文書,看了鄒禦史一眼,又把視線挪移到韓知兵身上。
哎,這韓知兵不是要變法嘛,他自己成不了事兒,所以就得找盟友。
這不是嘛,第一個被他“拖下水”的就是都察院了,這鄒禦史正是都察院的一把手。
眾所周知,監察禦史是個閒的不能再閒的閒職,而隻要變法成功,這種情況就會大不一樣。
所以為了權利,都察院肯定要站在變格派這一邊。
…………
洞悉了這裡麵的利益關係,越王暗暗點頭,韓愛卿不愧有老狐狸的稱謂,辦事就是周到。
“鄒愛卿,你這文書寫的極好,可以傳閱下去了。”越王揚了揚手裡的文書,大太監魏忠趕緊接過,倒著小碎步就當起了“快遞員”。
珍而重之的接過文書,鄒禦史這才拱手,“是,王上!”
“嗯,不錯,文書寫的好,四善二十七最寫的更好!”越王毫不吝惜溢美之詞,有一說一,鄒察己事情辦的真的是極好的。
鄒禦史麵露喜色,拱手又拱手,這才多久啊,王上都誇他好幾回了。
韓知兵摸摸自己的雙下巴,總覺得這個場麵有些滑稽。
都察院屬於言官體係,一般都是跟王上對著乾的,一般就是王上想做什麼,這幫人就站出來了。
啊,這麼做不行,這事兒有欠考慮,得從長計議雲雲,扮演的大概就是這麼個角色。
當然了,言官嘛,主要是講道理,若是能從道理上把王上駁倒了,那就是政績,是名聲,是能夠得到天下傳揚的。
所以一般情況他們都是兩不對付,像現在這麼和諧的,不多見。
越王實際上不是很喜歡這個鄒禦史,或者說有些討厭也行,試想一下,總有人在你做決定的時候說三道四的,能開心就怪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越王也是人,總有頭腦一熱,一意孤行的時候,還真就需要這些言官“仗義執言”,幫他冷靜下來。
言官有言官的作用,要不設立這種官職做什麼?
是以越王對言官的態度不冷不熱的,大概就是我惹不起你,還躲不起你嗎?就是這麼個心態。
鄒禦史心情也有些複雜,為官者就應該忠君愛國,試問誰不想時常得到上級的表揚啊?有時候實在是職責所迫。
…………
微妙的表情一閃即逝,韓知兵準備說正事兒了,“王上,能否把戶部的名冊拿給臣看看?”
名冊?……越王愣了一下,這才想起馬尚書在朝上誦讀的名冊。
“嗯。”越王微微頷首,大太監魏忠趕緊做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