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清辭在李家屯走動著。
恢複高考之後,知青們都蠢蠢欲動,許多知青抱著書本啃著,試圖考中大學,離開村莊。事實上,還真有不少知青考上了大學。
不過,有人離開村莊,當然也有人走不掉。彆人不說,楊文雪就是個例子。
當年楊文雪小產,傷了身體,後來一直懷都懷不上。恢複高考的時候,她也試圖通過學習來改變命運,但是李國誌天天打她,讓她根本沒有機會碰書本。楊文雪被打怕了,老實了,再也不敢有離開的想法。去年她好不容易生下一個女兒,生下女兒幾天就下地乾活。
當楚清辭與楊文雪在田野間遇見的時候,一個如十八歲的少女,容貌絕美,一個如四十歲的中年婦人,蒼老憔悴,眼裡死氣塵塵。
楊文雪看著麵前的女人,一時之間有些恍惚。她仿佛看見了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自己,突然覺得無地自容。
“楚楚。”李崇義追過來。“我媽說前麵有些塌方。我擔心你去那裡,趕緊來看看。”
“這麼久沒回來,這裡變化挺大的。”
“前麵蘆葦蕩還有好玩的,我帶你去。”李崇義說道。
“好啊!”
李崇義拉著楚清辭從楊文雪身邊走過去。
楊文雪的身後背著一個牙牙學語的女孩。她與無數鄉下婦人一樣,再沒有城裡姑娘的影子。
楚清辭與李崇義在村裡擺了酒席。
他們特意去縣城請了縣長和以前的同事。
村民們與縣長同桌吃飯,一個個又是興奮又是忐忑。再看李崇義特意穿上自己的軍裝,楚清辭也穿著紅裙打扮了一番,整個李家屯近幾十年就沒有這麼風光熱鬨過。
“老弟,你有福氣啊,兒子這麼能乾,還有這麼好的兒媳婦。”
“這次去京都,是不是不打算回來了?”
李父說道:“孩子是想接我們過去,但是我們不習慣大城市的生活。我和他媽還能乾,想在鄉下多乾幾年,等以後再說。”
“對,小武還在讀書呢,我們現在還不想離開李家屯。”
李崇義和楚清辭相視一眼,無奈地笑了笑。
本來他們想接李父李母在京都定居的,結果他們不樂意。既然不樂意,也不能強求。畢竟他們認為好的,對老人來說未必就好。
“哇哇……哇哇……”孩子的啼哭聲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國誌啊,孩子還小呢,你打她做什麼?”旁邊的嬸子說道。
李國誌不耐煩地說道:“我管教我的孩子,關你什麼事?”
“什麼管教?這剛剛一歲的孩子,你整天打來打去的,我們看不慣。”
“哭,就知道哭。”李國誌一巴掌拍在楊文雪的臉上。
楊文雪哭得稀裡嘩啦。
李崇義站在李國誌麵前,冷著臉說道:“滾出去。”
“崇義,我就是覺得她晦氣,整天隻知道哭。”
“滾!”李崇義冷著臉,“再不滾,我就扔你出去。”
“好,走,我走。”李國誌站起來,抓起旁邊的大雞腿走了。
“各位繼續,不要為不相乾的人影響心情。”李崇義說道。
楊文雪抱著孩子,垂著頭不說話。
“孩子一直哭,喂她吃點東西吧!”旁邊的嬸子不忍心,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