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 舊人(1 / 2)

七月二十九,秦放鶴往國子監拜訪祭酒宋琦。

老爺子今年七十多歲了,精瘦,滿頭雪也似白的頭發和胡須依舊濃密,風一吹,胡須便微微拂動,整個人像極了北方冬日掛滿冰淩的老鬆樹。

眼下是他第二次任國子監祭酒,前後兩次加起來近十年,可以說,如今活躍在朝堂之上的百官,起碼有大半曾在他手下過過。

宋琦出身關外宋氏,一生醉心學問,素來公正,在清流中威望極其高,兩代帝王都對他敬重有加。

秦放鶴到時,老爺子正戴著禦賜的西洋玳瑁圓框小眼鏡讀書。陽光自側麵半開的窗扇外照進來,落在鏡片上,微微有些反光。

見他進來,老爺子從眼鏡上方朝一旁的椅子瞟了下,“唔,你先坐,容老夫讀完這一篇。”

秦放鶴行禮道謝,“原是學生擾了先生雅興,您不必管我。”

老爺子又唔了聲,果然重新垂下眼簾,繼續專心致誌讀起書來。

他的雙手保養得極好,每次看完一頁,便會用指腹從書頁邊緣輕輕地,輕輕地推動,待中間拱起,才嵌入手指翻動。如此,饒是反複品鑒,書頁依舊平整如新。

或許是天熱,或許是單純宋琦不喜歡,書房內並未額外熏香,溫熱的空氣中靜靜浮動著濃鬱的紙香、墨香,很舒服。

有人來送了茶,秦放鶴看了眼,是紅茶,便端起來吃了口,邊品茶,邊偷偷打量宋琦的書房,琢磨等會兒對方會說些什麼。

宋琦看書很雜,據說他的個人藏書堪比地方府學,但凡世間有的書,幾乎都進過他的腦子。

此時看的,是一本線狀蝴蝶裝《道德經》。

很經典的一本書,內容極其龐雜,若要出題……

秦放鶴正想著,那邊宋琦已心滿意足合上書頁,又揣著手靜靜品味一回,這才輕歎道:“子曰,溫故而知新,實在對極了。”

歎完了,複又摘了小眼鏡,仔細用紅絨布擦拭了,這才問溫和地問秦放鶴,“《道德經》中,你最愛哪句?”

秦放鶴從進門開始就在想這個問題,當下便道:“學生不才,實在不配評判聖人言,隻如今讀過幾遍,倒覺得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有些意思。”

《道德經》先後數個版本,洋洋灑灑數千字,曆來學者各有所好,但公然表示鐘愛這句的,實在不多。

宋琦擦眼鏡的動作頓了下,“哦?怎麼說?”

學術之所以有流派,皆因個人出身、經曆和立場不同,所以哪怕對同一句話,也會有不同的理解,由此分歧生,進而化派係。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單純這麼一句十個字,如今也有多種不同的含義。

有人說天地冷漠,將世間萬物都視為草芥雞狗,絲毫不加關心。並由此接入後半句,“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意在勸誡皇帝關心民生,關愛百姓,施以仁政。

也有的人說,這是天地超然物外,不可胡亂乾涉,故

而任由發展的意思……

然《中庸》和《孟子》中卻都曾提到過,“仁者,人也。”

不是說上天不仁慈,而是它根本就不是人,自然沒有人的感情,所以世間萬物無論為何,草也好,人也罷,在它們看來都是一樣的,即為眾生平等。

“……學生本人更傾向於後者,也希望是後者,如此,方得公正。??[]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但這麼一來,後半句要麼將皇帝視為天子,既然是天之子,自然不是人。但若不是人,又為何要像人那樣愛護百姓,善加乾涉?

若非如此,便果然是在勸政了:天子若不以仁治,那麼天下百姓也不過命如草芥、形如雞狗,距離亡國不遠了。

所以你看,凡被奉為經典的典籍,是真的很有意思。

說到公正,宋琦不禁回想起年初殿試排名時的鬨劇。

“何為公正?”

“先生說笑了,”秦放鶴笑起來,“這世上隻要有人活著,又何來真正的公正呢?”

生於西北苦寒之地的嬰孩,見到成長於江南富庶之地的孩童,會覺得公正麼?

行善?作惡?他們分明都什麼都還沒有做。

即便出身相同,有人一生順遂,有人卻幼年孤苦,這公平嗎?

有人沙場九死一生,換來蔭庇子孫,在他看來,在國家朝廷看來,公平,但若在想與其後代競爭的庶人看來,似乎也算不得公正……

秦放鶴兩世為人,從來不怕挑戰,唯獨怕沒有挑戰的機會。

所以他需要的,也僅僅是一點有限的公正而已。

若說此話者為公侯王爵之後,宋琦必要笑他得了便宜還賣乖,但偏偏秦放鶴本人便是在他們看來,最不公正的出身之一。

他才十六歲,說這些話時,竟出奇平靜,瞧不出半點怨氣。

宋琦甚至忍不住問了一句,“你曾怨過嗎?”

不知是不是錯覺,他隱約覺得這個孩子有些奇怪的熟悉感。

秦放鶴想了下,沒有正麵回答,“想這種事,沒有任何意義。”

他拒絕一切“如果”“假如”。

宋琦沒能從他臉上看到一絲勉強。

在目睹了京城繁華後,真的能對曾經的貧苦一點兒不介意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