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人多, 放榜的時間也會比彆處晚,蘇葉一連等了半個月, 才聽到放榜的消息。
所幸這些天她也沒閒著, 在這姑蘇城好好逛了逛。
和她剛來江南時相比,改變不可謂不大。
以前街麵上哪有那麼多姑娘,大部分是男人, 一小部分是不得不出麵操持家業的出嫁婦人,多半還是上了年紀的。
一來姑蘇文風昌盛, 念書的人多了, 條條框框就多, 那些束縛女性的要求從上層階級流傳到到普通百姓當中,仿佛未出嫁的姑娘關在家裡才是體麵, 最好什麼外人都不見。
二來姑蘇富庶之地,許多人家也確實有這個條件, 讓家裡女眷都待在家裡,年輕媳婦和未出嫁的姑娘,在家裡織布裁衣納鞋底, 或者幫著母親做家務帶弟妹。
至於鄉下姑娘,下地乾活免不了, 但她們也不允許單獨來城裡,因此整個姑蘇城, 能看到的年輕姑娘極少。
除非是那種家裡實在困難, 或者沒有頂梁柱的, 才隻能讓年輕媳婦或姑娘出麵。
可這種往往會招來歧視, 甚至一些不三不四的言語,臉皮厚潑辣一點的還好說,直接罵回去了, 要是那臉皮薄的,當即就要羞得無地自容。
不管是什麼年紀的,隻要是女人,總喜歡低著頭,聳著肩,害怕彆人注視。
可現在情況卻改變了很多,自從紡織工坊一家家開辦起來,且明確要求是女子,越是年輕的越好。
畢竟年輕的手嫩且靈活,教導使用織布機也更加容易上手。
出門的女子漸漸多了起來,每天上工下工,總要從家裡走到工坊再走回來。
加上做工的時間一長,手裡多多少少攢了一些餘錢,即便大頭要交給家裡,總能給自己節留下一點買頭花吃零食的錢。
於是在她們上下工的路上,出現了一個個小攤販,賣各種年輕姑娘們喜歡的東西。
等到她們已經習慣了買東西,不會再覺得不好意思時,也不僅僅隻買自己想要的,順便去遠一點的地方,帶回家裡需要用的也是常事。
時間久了,她們已經能如常出入各個店鋪,而外人看了也不覺新鮮了。
所謂錢是人的膽,能持續掙錢讓人越發有底氣,女工們不僅在外麵抬起頭來了,在家裡的待遇也是直線上升。
或許一開始,工坊還隻能招到那些實在貧窮的姑娘,可每個月幾百上千文的工錢帶回家,彆說飯都吃不起的貧困女子了,就連家裡條件還不錯的平民女子都忍不住心動。
而那些認識一些字的,越發了不得,可升任為管事,要是工坊效益好,再大一點,幾兩銀子每月也是有的,她們的父兄都未必能賺這麼多。
這是因為識字的姑娘本就不多,難得招到一個,自然要大力培養,給的工錢高些也是理所當然。
這就促使了一些年長識字的嬤嬤們在家裡開辦女學,教一些姑娘們識字。
等學會了常用字,以及算術,就能想辦法去工坊裡找更好的活計了。
蘇葉路過一個普通院落,聽到裡麵有女童的讀書聲,還不是一個,而是一群,好奇之下詢問才知道。
原來裡麵是一個女私塾,附近有點家底的人家,把家裡的姑娘送過來,學個一二年,就能讓她們去工坊做工了,等到紡織熟練了,年紀也長了,也能爭一爭那女管事的位置。
路口閒著納鞋底的大嬸強調,“她家學費可貴了,一年要五兩銀子,這要不是疼愛閨女的人家,誰舍得喲。”
“話不能這麼說,那周媽媽有本事,和好幾家工坊老板娘都熟悉,這邊教好了,那邊就能幫忙找到活計,還不需要當爹媽的操心,之後淨等著收錢了,多好!”旁邊有大嬸不讚同道。
“就是就是,要不是她一期隻招二十人,我借錢都要把閨女送進去,五兩銀子而已,乾半年就賺回來了。”
蘇葉倒是沒想到,這還形成產業鏈了,不由問道,“這樣的女私塾多嗎?”
“你問這個乾什麼?”一大嬸警惕道。
“我是外地來的,沒見過這種的,我們那邊都不允許女子讀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我家裡不讚同,給妹妹開了蒙,引得彆人好一陣嘲笑。”蘇葉笑著解釋,“我看你們姑蘇的風氣就很好嘛,女子讀書怎麼了,讀書了就能掙錢,多好!”
“就是就是,要我說啊,那些人就是眼饞,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女子不讀書怎麼賺錢,怎麼當管事?”
其餘大嬸連連附和,說東街的閨女怎麼怎麼掙錢了,西街哪家特意娶了認字的媳婦,在家裡專門開辦女學,能掙不少呢。
還有那知道上勁的姑娘,沒錢讀書不要緊,想辦法到工坊弄了布匹出來賣,掙錢後自己送自己上學。
當然,也不是沒有那舍不得給閨女花錢的,認為她們即便掙錢了,未來也是要嫁出去的,娘家占不到多少光,還不如早早娶個媳婦回來,讓她去學認字呢。
“這就是不會算賬,讀書才花幾個錢,早早送去,至少能做五六年工呢,白拿五六年的工錢,這種好事都不懂。”
“那是你不明白人家的算計,就算不讀書,進了工坊照樣賺錢。認字了又不是立馬就能當管事,還不是得從女工坐起,好幾年才有機會升組長,再升女管事也肯定是出嫁後了,娘家賺不到便宜。”
“我看是你不懂,升了管事那多威風啊,招工都歸她們管,到時候不管是娘家人,還是婆家人,都可以招進去,怎麼就沒好處了。那些普通女工有這個本事?我看啊,以後女工越來越多了,想進去也越來越難,沒點關係還真進不去。”
“還真是,果然是大嫂你有見識。”
“嗨,我都是聽隔壁周媽媽說的,那才是個本事人呢。”
聽著她們的討論,蘇葉不得不承認,不要小看任何人,百姓中多的是有眼光有遠見的人。
那位周媽媽想的不錯,現在紡織業還在茁壯發展階段,每年都會大量新增不少工坊,雖然大楚國內的布匹買賣已經趨於飽和,再想要售賣,就隻能降低價格了。
可海外卻供不應求,無論生產多少,海商們都吃得下,統統高價賣往海外,帶回來大量黃金白銀。
按照這種趨勢,此行業還可以野蠻生長十幾年。
可十幾年後,就差不多趨於飽和了,需要更大的市場才能吃下。
到那時,紡織工坊不再無限製擴招,需要的女工自然就少了。
不過有蘇葉在,也不會等到那時候,肯定會弄出更多的工坊來,不僅限於紡織,她手裡掌握的技術,能多開辟幾十個行業。
現在之所以沒拿出來,一是因為農業在封建社會是根本,如果不能保證糧食安全,把人貿然從田中弄到工坊,勢必會帶來糧食危機,進而引發社會動蕩。
因此她一直在利用糧商會,實現大規模,集中化的農業生產。
現在的糧商會,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糧商組成的組織,而是一個正規的農業機構,雖然還沒有被朝廷正式承認,但裡麵的運作模式,已經有了農業部的雛形。
下轄有多個機構部門,分種子部,化肥部,農具研發部,水利灌溉研究部,推廣部,收購部門,運輸及販賣部門等等。
每個部門的人數不一樣,有的是人數稀少且保密的研發,有的站在明麵上提供金錢和賺錢。
像種子部,分為明麵上和私下兩個機構,明麵上和各大海商合作,購買從海外運來的種子,試種研究並推廣。
而暗中那個部門,則進行一些類似於雜交改良等研究,蘇葉提供資料,他們學會並一點點實驗出來。
明麵上的種子部許多人都知道,包括那些糧商,因為他們也會從種子部購買他們的良種,種到自己承包的土地中去,或者交給和自己簽約的農民。
至於私下的,蘇葉不打算現在就爆出來,要等到她成為真正掌權的人,才會讓他們正式出現。
把他們轉化為朝廷正規編製後,才會爆出來。
原因也很簡單,這些研究出的效果驚人,現在爆出來,就是等著被人摘桃子。
蘇葉是想造福百姓來著,但還沒有那麼大度,讓太上皇和新帝坐收漁翁之利。
再加上這種事要是被其他國家知道,誰知道他們是會耍手段破壞掉,還是直接偷成果,沒有朝廷的支持,總歸不夠安全。
再加上把這些東西吃透,也確實需要時間,急是沒用的。
好在前期推廣海外來的良種,已經足夠讓每年的糧食逐年增產了,今年預計會比五年前多上四分之一,已經是個了不得的數字。
至少這一兩年,餓死的人越來越少。
還有化肥和新農具,糧商會也研究出不少,打折賣給加入商會的商人,然後由他們推廣到農民手裡。
至於那些沒有加入的,想要買當然也可以,價格肯定會比較貴。
雖然糧商會最初是由幾個糧商建立起來,但現在幾乎是甄管事的一言堂,糧商所在的部門,和其他部門相互獨立,並不是從屬關係。
因此糧商們想要糧商會的研究成果,也是需要付錢的,隻是價格會比外麵的商人更低。
他們要是人脈廣一點,光是倒買倒賣就能賺不少錢了。
起先那些糧商們是不樂意的,可誰讓當初甄管事提議成立研究部門的時候,糧商們都不同意呢,認為是浪費錢。
那些部門都是甄管事‘獨立’掏錢建起來的,所有的‘研究’成果當然隻屬於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