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是,林家好福氣,有如此優秀兒郎。”
“周家也不差,今天的新郎官可是亞元,明年春闈,妥妥能成為進士。”
在一路這樣的討論聲中,迎親隊伍終於來到新娘妙玉的住處,從她師傅手裡接過新娘,這才繞另一條路,趕在黃昏前回周家拜堂成親。
拜天地後是熱鬨地入洞房,鬨鬨騰騰一直到淩晨才消停。
第一天一大早,蘇葉等新人敬完茶,提出告辭,正式她的遊曆。
她先是一路北上,從山東到河北,繞過京城,直接往更北邊的東北三省而去。
這裡的東北平原土地肥沃,地處溫帶和暖溫帶範圍,冬季漫長而寒冷少雪,導致人口稀少,土地開發麵積少。
以往這裡隻開發了畜牧業,尤其是被北方遊牧民族占據時期,牛羊馬匹成為主流,糧食種植較少。
之前糧商會成立,為了更好更多的種植糧食,糧商會在這裡購買了大量土地,順便從各地購買了一批耕農和工匠來這邊開發。
加上蘇葉研製的合適器械,讓大片大片的荒地變成良田。
順便的,他們也招收當地人,以極為優厚的價格,雇傭他們進入莊園工作。
這裡的莊園可不同於江南,一兩千畝已經是大莊園了,更多是修建了美輪美奐的園子,供主人休閒。
東北這邊的莊子,是騎著馬跑出去一整天圈出來的,包括了低矮的山林,土地和河水在內,上萬畝打底。
如此大的麵積,即便有器械,也需要無數人勞作。
從中原或北邊一帶買人送過去不現實,隻能與當地百姓合作,給他們比較高的工錢,提供食物和住宿,保證他們的收益。
起初隻有大楚百姓,衝著高收益來,漸漸的就連北邊小部落的人,也願意過來做工。
發展到現在,很多小部落加入其中,他們和大部落不一樣,爭搶不到水草豐茂之地,往往隻能撿彆人剩下的,因此部落一直發展壯大不起來。
這也就算了,最難熬的冬天,不僅天氣寒冷,食物也變少了,要是氣候惡劣一點,好不容易養大的牛羊馬匹,也會一批批凍死。
即便他們在草原生存經驗豐富,也很難避免冬天一到,就減員的情況,老人孩子,體弱的女人想要熬過一個又一個冬天,總是很艱難。
很多時候,他們不得不放棄部落的老人,隻為省下口糧給孩子,畢竟孩子代表了未來。
可自從糧商會的莊子招人以來,那些人的日子就好過多了。
糧商會和他們簽訂的不是主仆契約,而是雇傭協議,但時間比較長,最短的也有五年,長的達到一十年。
五年的可以提供食物和集體宿舍,屬於東北大炕的那種。
糧商會很大方,到了冬天允許他們在莊子的山上砍柴,順便還會低價售賣給他們一批蜂窩煤。
這種煤易燃燒,且持續的時間也長,每晚放上幾塊,再加上一些木柴,就能保證炕一晚上過去都有熱氣。
另外白天需要乾活,他們每年都能領到兩身棉衣。
吃食上也不吝嗇,播種和豐收這種勞動強度大時,每天都有肉,加一個蔬菜和鹹菜湯,幾個大饅頭,足夠吃飽到撐著。
工錢更是一月六百文,這個價格作為重體力活,比江南可能少點,可對於當地遊牧民族來說,已經非常多了。
一個月的工錢換成鹽,都夠一家七口吃上一整年。
換成以前,他們哪敢這麼吃鹽。
草原上無論鹽,還是茶,都是非常寶貴的稀缺資源。
而糧商會作為一個大商會,雖然以糧食交易為主,但不代表他們隻能買到糧食了。
其實糧商會的倉庫,儲存了各種物資,像鹽,茶葉,糖,香料等等。
草原上的人購買這些生活必需品,往往用的都是奢侈品的價格,而成為莊子的雇工後,就可以從糧商會內部購買,價格比邊城市麵上低一點點,放到草原上就足夠低廉了。
每年莊子的管事,都會詢問眾人需要的物品,在十月間發下去,讓他們能托人帶回自己的部落。
因為這樣看得見的好處,一些小部落會送青壯年過來,讓他們幫忙打工。
這也是五年契的由來,然而後麵漸漸發展,那些青壯年不願意回部落了,每年遷徙,冬天穿不暖吃不飽,那過的是什麼日子。
他們在莊子裡過的可好了,吃喝不愁,還有工錢拿,隻是需要使力氣罷了。
可莊子也不是一味壓榨人的,隻農忙的時候累一點,大部分時候都是分配好,該上工上工,該休息休息,感覺比他們每日牧羊走出很遠,也沒累多少。
他們日子過的舒坦了,就想要把家人也帶過來。
家人自然包括了老人孩子和女人,自己一人可以住大通鋪,帶著家人總不至於還住大通鋪吧?
怎麼辦呢?
莊子想到了前麵去,他們提前建好了一排排屋子,都是那種前麵帶一個院子,後麵帶一塊菜地,房子四間帶廚房的農家小院。
每間房都修了炕,擠一擠住個十幾口人都沒問題。
不過要申請到這種房子,就需要家中有兩人為莊子工作,且年限都要簽一十年。
當然要是你家裡青壯多,也可以四個人簽十年,這個沒關係,可以商量。
可如果期間有人過世,總共四十年的期限完不成,就需要你家裡有人頂上,比如等小孩長大,繼續為莊子工作之類的。
這樣的條件,對蘇葉來說,自然是比較苛刻的。
可對這裡的人而言,幾乎相當於一個保障,那就是父親去世了,兒子還可以繼續得到這′安穩的工作。
且兩人也不是必須要求男性,女性也可以。
畢竟經過蘇葉改良的器械,女性也能操作,乾的活不比男性少,力氣方麵的差距無限縮小。
因此如果一戶人家,上麵有老人,一對青壯年夫妻,和幾個孩子,就非常適合了。
夫妻可以和莊子簽約,而老人能在這裡養老,帶著孩子們在院子後麵的菜地上種菜,來節省開銷。
兩個人加起來的工錢,又在糧商會內部購買糧食與生存物資,日子會過的非常富足,冬天也不用擔心被凍死。
說到底,這個條件就是專門為他們設置的,主要是為了吸納人口,然後分化那些中小部落的凝聚力。
草原上因為生存艱難,一個小部落中幾十上百人,可以看做是一家子,和中原宗族差不多。
大家聚在一起守望相助,同氣連枝,族長的命令所有人必須遵從。
因此如果族長讓他們集合起來,去搶劫彆人,也會毫不猶豫執行。
如果還是一個部落一個部落的吸納,很難保證他們不鬨事。
可現在分成了以家庭為單位,就不用擔心他們的人數過多,產生了勢力,集合起來一起對抗莊子上的管事了。
因為條件實在優渥,糧商會大小莊子中,已經吸納了幾十上百個這樣的小部落,為防他們聯合起來,當有同一部落的人來投,往往以本莊子招滿,把人分彆安排到不同的莊子上去。
東北平原這麼大,莊子在不同的地界購買土地,即便有馬代步,也要跑上幾天才能去下一個,完全杜絕了頻繁聯絡的可能。
當然了,也不是不讓他們聯係,隻是不那麼頻繁罷了。
這些舉措,生生把這些遊牧民族,變成了會種田的人。
然莊子上人數最多的,並不是他們,而是朝鮮半島上來的人。
因為大楚水師不間斷的掃蕩,半島上的人一直處於被威脅狀態。
他們自然想要反擊,可惜無論是南安郡王,還是宋將軍,都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打得他們俯首稱臣。
半島上原本的國王,因戰爭失利,被旗下兩大勢力架空。
等到他死了,其中一方竟然想篡位,為了能成功,率先向大楚投誠,希望大楚的水師助他一臂之力。
大楚以宗主國的名義,要求必須是原國王兒子繼位。
然而消息傳回去沒多久,原國王的兩個兒子都死了,他的堂兄弟也紛紛沒了命。
所有人都認為,是那個想篡位的人做的,另一方勢力打著為國王報仇的名義,開啟了戰爭。
本就是半島上最大的兩個勢力,分彆掌握了南邊和北邊,鬥得旗鼓相當。
所謂分裂的半島是好半島,既然是人家自己的意願,大楚也不好乾涉對吧?
那就打吧,誰打贏了,到時候大楚再來說承認不承認。
可實際上,宋將軍那邊,一直在平衡兩方勢力。
於是近五六年,戰爭從未停止過,打了這麼多年,除了雙方都減員厲害外,沒有一絲絲改變,地盤還是原先的地盤,勢力分布也和之前一樣,就......鬥了個寂寞。
可南北雙方已經打出了火氣,成了死仇,和解是不可能和解的,隻有繼續鬥下去。
而在這期間,大量人口向外逃亡,其中北邊的有地理優勢,自然跑到東北平原上求生存。
可那些遊牧民族和大楚都不是好相與的,他們想要活下來,就隻能賣身為奴,且是一個宗族一個宗族一起賣。
而莊子吸收了他們,導致一點也不缺勞動力。
至於南邊的,想要逃走,自然隻能通過坐船,戰爭期間,隻有大楚的商船才能自由航行,無論哪一方,都不敢動大楚的商船。
大楚最南端原本人口少,即便土地一年三熟,有各種蘇葉需要用到的資源,奈何實在找不到人,因為多蛇蟲鼠蟻和瘴氣,北方一點的都不願意去。
可近幾年,百越地界的莊園上人口越來越多,已經完全不缺勞動力了,不用猜都知道那些人是哪裡來的,自然是商船帶回來的。
總之,這些年大楚最北和最南端的人□□發式增長,除了半島上的戰爭帶來的影響,也有周圍國家百姓向往大楚繁華,自願跟著商船來混口飯吃。
而糧商會的飯,是最好吃的,以至於他們總是很快能招滿人,莊園一次次擴大增多。
就目前而言,僅糧商會旗下的莊子出產的糧食,就能提供整個京城人口吃一整年的了。
當然,除了糧商會,東北和西南地界,還有彆人的莊子,他們從糧商會這裡看到了機會,於是跟著置辦下許多田地,不說完全把這兩地開發了,但也差不多有一半了。
於是糧商會又多了一個進項,那就是向他們提供良種,好用的器械和化肥。
在這三種利器的加持下,全國糧產至少比以前增加一倍,也就是說,整個大楚暫時不缺糧食吃了。
隨之而來就產生了新問題,那就是糧食的價格降低,許多農民辛苦一整年,收益卻越來越差。
往年他們還可以通過賣地,來撐過接下來的日子。
可怪異的是,近幾年地也不好賣了。
因為那些有錢人,已經看不上農民手裡這三瓜兩棗了,有這功夫,不如去東北和西南圈地?
那兩處,一個是廣闊的平原,土地還肥沃,隻要開發出來,就能年年豐收。一個雖然多山地,可一年三熟,且價格便宜近一半,怎麼都比農民手裡那一畝三分地劃算。
沒辦法了,農民隻好重新找出路,索性近年來,多了許多奇奇怪怪的工坊,生產許多物品。
隻要他們敢跨出去,就能找到合適的工作。
像肥皂,玻璃,水泥廠,養豬場,養花基地等等,再不濟還有煤礦招人呢。
累是累了點,可賺的比以前多多了,加上隨著糧食和食鹽的價格降低,布料的價格也便宜了很多很多,他們的生活成本好似一下子就降下了大半。
成為工坊的工人後,結餘漸漸多起來,積攢一年,就可以修房子了。
衣食住行解決了大半,那日子瞧著就美,累怎麼了,能吃飽穿暖,還能住舒服的大房子,農民從來不怕累。
有了第一個吃螃蟹的,漸漸的進入各種工坊的人就多了,百姓生活提高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個巨大隱患。
那就是隨著這事態發展下去,很有可能種地的農民會越來越少。
先是江南百姓把種糧食改成桑樹,隨著棉布越來越盛行,絲綢的價格反而越來越貴了。
棉布已經非常舒服了,適合大多數人,而絲綢徹底成為了高端商品,不僅是貢品,王公貴族最喜歡的絲織品,更是海貿最重要的商品之一。
一匹絲綢的價格,已經不是價比黃金了,而是比黃金還高。
尤其隨著船隊去到那種盛產黃金的國家,絲綢能換來大量黃金寶石,因此價格不降反漲,是之前的兩倍多。
這樣的奢侈品,老百姓用不起,但是沒關係,可以養蠶掙到更多的錢,那他們為什麼不養呢?
於是江南這樣的魚米之鄉,近一兩年產出的糧食越來越少,可以預見,隻要海貿一日盛行,絲綢就不愁買,價格反而會越來越貴。
世界上那麼多國家,那麼多貴族,像絲綢這種頂級布料,有誰能忍住不心動嗎?
所謂的絲綢之路,從古至今都盛行,不會因為技術發展了,就變得不一樣。
相反,即便技術再怎麼發展,紡織業再發達,純手工的絲綢製品,依然是高端產品,那種絲滑是其他任何布料比不了的。
所以江南改農田為桑田的趨勢隻會越來越烈,而不是止步於此。
那麼問題來了,就連產糧大戶江南都變了,其他地方會不會也不種糧食了,改種經濟作物,或者其他營生?
這是肯定的,而這就給糧食安全埋下了巨大危機。
所以東北這塊的黑土地開發,蘇葉相當重視,遊曆的第一個目的地就是這裡。
無論是糧商會的資料,還是手下人查出來的消息,都在說東北這塊土地上開發的越來越好,種植的糧食越來越多。
因為大部分都是大型的農莊,也就是有錢人的地盤,為了更方便灌溉,還興修了不少水利工程,開發得比華北平原還用心。
但紙上得來終覺淺,蘇葉還是要親自去看一看才能放心。
隻要確保了糧食安全,她才能安心在上位後大刀闊斧改革,損傷什麼,都不能毀了百姓口糧。
隻要有飯吃,再大的問題都能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