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黛玉還沒聽明白,“寶哥哥啊,挺好的,他很聰明,學什麼都快,就是有點憊懶。”
賈敏皺皺眉,“那你喜歡和他玩嗎?”
“喜歡呀,”黛玉毫不猶豫,說話的同時眉眼彎彎,似乎想到了什麼有趣的事,噗呲一聲笑出來。
賈敏心下一沉,都不知道帶著女兒來賈家是好是壞了。
可隨即,黛玉的話讓她哭笑不得,“以前在家裡,總是大哥哥二哥哥給我當老師,現在也輪到我當老師了,嘿嘿,寶哥哥很好玩,明明不願意學,三言兩語就騙的他肯學了,呆死了。”
賈敏:......
“你寶哥哥不是你的玩具,”她表情一言難儘,艱難吐出幾個字。
“媽你冤枉我,我才沒有呢,”黛玉不滿嘟嘴,“我是好心好意,寶哥哥以後是要當大儒了,現在這點學問哪夠啊,我是為他著想。”
賈敏抿嘴,“是嘛,你舅舅舅媽知道了,該獎勵你的。”
黛玉眼前一亮,“是了,我怎麼忘了,該和舅舅舅媽說一說,如果他們讚成我,寶哥哥就沒理由逃避了。”
賈敏看著仿佛找到了新奇玩具的女兒,不由無語,她實在想多了,女兒還沒開竅呢。
頓了頓,她試探道,“就你那點微末學問,也就能在姐妹中比一比,還是彆去耽誤寶玉了。”
黛玉覺得母親的話怪怪的,一時又想不通,隻條件反射道,“姐妹們的才情,比寶玉好多了。”
她是真心這麼覺得,姐妹們各個都好,薛寶釵通透讀書多,作的詩也著實有誌氣。
湘雲天真爛漫,詩文裡更是無憂無慮,清新自然。
迎春姐姐擅棋,雖然性格沉悶了點,但才華是不缺的。
探春妹妹和惜春妹妹雖然還小,卻各有各的本事。
寶玉也不是不好,隻是比起姐妹們,太嬌氣了些,學什麼都沒有毅力,和她兩個哥哥相比,差太遠了。
黛玉嫌棄的想,哎,沒有她大哥哥的實力,偏有她大哥哥的懶病。
不好不好,寶玉還是改了吧。
聽到女兒真心實意誇讚姐妹們,賈敏這才確定,女兒是真的沒開竅,把寶玉當成了她能教導的學生,或者......好玩的玩具?
這下子她完全不擔心,這兩孩子會產生什麼情愫,叫未來傷心難過。
隻是,“你的學問尚且不到家,如何能教得了寶玉,他已經絕了科舉的人,正該正經做學問,你可不要害了他,”賈敏是真的怕女兒把寶玉給禍禍了。
這孩子不容易,因為出生含玉,天然就少了青雲路,彆被黛玉一弄,正經文人路子也走不了了。
“才不會!”黛玉不滿的瞪大眼睛,“媽你怎麼能懷疑我的能力?我的學問夫子和父親都認可的。”
“我知道,但你寶哥哥要走的路不同,你......”賈敏忙安慰眼中已經開始積蓄眼淚的女兒。
“噗呲,”黛玉被母親一哄,沒忍住笑出了聲,“媽你就放心吧,那學習計劃大哥也看過的,他都說沒問題,那就肯定沒問題。”
賈敏聞言,果然放下心來,“說來,你最近怎麼總找姐妹們和寶玉,不去找你大哥?”以前不都是恨不得黏在大哥身邊嗎?
“大哥要考試嘛,”說起這個,黛玉就垮著臉,她已經好些天沒見到大哥了。
說是要考試,需要安靜複習,誰也不要打擾,其實呢,黛玉知道,大哥肯定又有什麼大動作了。
還真是,蘇葉來到京城後,就發現京城奢侈享樂成風,很多人為了購買海外來的奢侈品,幾乎掏空家底。
這股子歪風邪氣,是從宮裡開始的,起初還有大臣強烈不滿,一再上書彈劾。
可海外貿易,太上皇和新帝都沾了一份,每年上百萬兩銀子入庫,他們怎麼可能舍得,自然閉著眼睛帶頭享樂。
所謂上行下效,朝中眾多官員,宗室勳貴,全都在海貿上,或多或少摻了一腳,京城越追捧這些舶來品,他們越高興,隻等著日進鬥金。
對於那些上折找麻煩,甚至要求開海禁的人,那是一千一萬個看不順眼。
於是他們就想辦法排擠打壓,把這些人趕出朝廷,扔到地方上去當官。
這下好了,朝中無一人反對海貿,也無一人警醒這奢靡成風的後果。
不是沒有聰明人看出來,是幾乎大半的人都心裡有數,隻是朝廷的利益和自家的利益相比,大家都默契的選擇無視了。
而蘇葉的人手,在這種環境下,也有一兩個被腐蝕的,都很快處理了。
剩下的人被狠狠震懾一番,小心翼翼不敢越線,但明麵上,他們並不為此多說什麼,而是選擇一定程度的同流合汙。
隻不過那些弄來的錢,都以另外一種方式,交到蘇葉手裡,而他們為了合群,買下的高價奢侈品,也會通過專門的渠道,再轉賣出去,甚至還能賺點差價。
言歸正傳,對於這種全民狂歡的盛狀,蘇葉自然而然想到了銀行的妙用。
她決定成立一家銀行,專門做存錢和貸款業務。
這個時代的票號,在全世界都屬於先進的了,但畢竟是私人組織,且存錢需要付錢。
銀行就不一樣了,銀行給存戶錢,而現在正是京城權貴們最有錢的時候,能獲得好處,他們肯定樂意把錢存進來。
畢竟這比放在家裡庫房劃算多了,要是錢足夠多的話,光憑利息,就夠一家子嚼用了。
彆以為古人都保守,放利子錢的,還不是比比皆是。
隻是利子錢這個,實在有傷天和,還違反朝廷法度。
他們敢這麼乾,隻是仗著權勢罷了,但也遮遮掩掩的,不敢明麵上露出來。
萬一出了問題,這本錢也就收不回來了。
蘇葉這銀行,是光明正大的,雖然利息比利子錢少一點,可它清清白白啊。
我隻是把錢存銀行罷了,又沒乾什麼壞事,至於銀行把錢拿去做什麼了,這關他們什麼事?
當罪惡加了一道程序,不用受法律和道德的約束,所有人都會變得心安理得,並暗暗竊喜。
所以在收攏資金方麵,蘇葉完全不擔心,有的是人受不住這誘惑。
而銀行收到資金後,自然得借出去,獲得更多利息,才能發展壯大。
借給哪些人,蘇葉心裡已經有章程了,其一就是那些有家有業的官員和富戶,他們有房產在京城,有田產鋪子,隻要拿這些當抵押,就可以把錢借出去。
等到償還時,要是還不起,那些房產轉頭賣出去,可以獲得更多的錢。還得起就更好了,利息到手,省時又省力。
其二是想要在海貿以及彆的經濟活動中分一杯羹的人,這種人往往有渠道,比如某位低階官員能接觸到賺錢的上司和同僚,可礙於沒有本錢,隻能乾看著。
現在有了銀行,他們可以放心大膽去借錢,錢生錢後再還回來就是。
最後才是某些想要逆天改命,借錢開工坊和經商的人,這些需要仔細審核,但不得不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而經過蘇葉改造的大楚,可不正是風口嘛。
隻要願意走出去,哪裡不是風口?
不說彆的,去西域盤地種棉花,去南邵種糧食種樹,但凡你願意,哪哪都有機會。
糧商會秉持著合作共贏的原則,支持了不少這樣有想法的人。
不過糧商會是入股,甚至股份占的比較多。
肯定有一部分人,想要自己單乾,把話語權和分紅都掌握在自己手裡,那麼銀行就是他們最好的選擇,貸款時間長,利息也不重。
認真寫好計劃書,蘇葉親自主持,調配人手,並向他們科普銀行概念。
為了一炮打響,他直接調配了兩百能乾的人手過來,還從糧商會選出一位最能乾的副會長,專門負責此事。
另外,她準備調集五百萬兩現銀,比現在出名的那些票號,儲備更多,這樣也能防備過後可能發生的經濟戰。
而銀行的建造,她是專門設計過的,確保金庫萬無一失,至少百年都沒人能鑽到漏洞,金銀存放在裡麵,一定相當安全。
銀行建築,人員培訓,規章製度,業務流程等幾個最重要的環節,都是她親自把關,可想而知有多忙了。
會試都是抽空去的,考完回來直接拋到一邊,繼續監督進度。
不過會試過後半個月,就是殿試,他不得不抽出時間待在家裡。
殿試要麵見皇帝和百官,一舉一動都有規矩,因而朝廷專門派了禮部官員過來教導。
即便蘇葉學一遍就會,仍然不得不耐著性子,跟著一遍遍重複。
不是人家官員死板,而是他也擔心,要是殿試和隨後的唱和,瓊林宴出了什麼問題,他會受到牽連。
因此不管考生們是否學會了,他們都會要求重複再重複,直到把記憶刻進肌肉裡,即便再慌亂再不知所措,也不會出現差錯的程度。
因著這個,蘇葉不得不暫時放下手頭的事,應付完接下來的殿試再說,等考完進入翰林院,她就有時間了。
然而意外往往猝不及防,打亂所有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