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地盤打下來都是無人區,能起什麼作用,守邊還麻煩。
可不打?怎麼可能,皇帝可是提前給他們透露消息,那些地盤上存有的資源,都是大楚需要的,不拿到手豈非太虧了?
所謂仁義之邦,是因為無利可圖。
以前華夏是天朝上國,大部分好東西華夏都有,沒有的也可以讓彆國進貢,因此大度一點,高高在上刷仁義的名聲沒問題。
可現在朝臣們獲知,那些土地下埋葬著許多珍貴資源,就連金礦都有,不去取就是傻子。
就是再迂腐的儒生,在家國利益麵前,也該衡量衡量。
那些一心為了名聲好聽,為彰顯大義,不顧國家利益的,早就被剔除朝堂了。
因而目前朝堂雖有摩擦,可都是主戰派,至少是以大楚利益為先的官員。
所以開放讓百姓生孩子這一條,他們知道是對的,即便對於隨意取消祖宗規矩心下鬱鬱,也沒跳出來反對。
再有,戶部尚書還提到開恩科,選拔更多人才。
這是應該的,每位帝王上位,都有這麼一遭。
想到這裡,他們突然意識到,皇帝就是今年的狀元郎,從打馬遊街到坐擁天下,不過半年時間,實在變幻無常。
想想皇帝,再想想家裡的子侄,不由心生感慨,人比人氣死人。
相同的年紀,他們家的孩子尚且懵懂,大部分人連秀才都沒考中,這位已經大權在握,權傾天下。
想到這裡,他們突然意識到,那個農技站,對自家孩子來說,或許是個機會?
農技站的官位不高,又要在全國各地設立,需要的官員相當多,自家安插一兩個人進去,也不是問題吧?
品級和小吏一樣,卻是官,管著農業相關,有機會一步步升上去,即便比不上科舉取中的官員,也比在家閒混著強吧?
現年頭誰家裡沒幾個需要安排的小輩,又不是各個子孫都出息,大多還是平庸之輩,靠著家族過日子,謀一份差事,也是一條出路。
如此想著,大部分人竟都思考農技站會怎麼設立,又要怎麼往裡麵安插人,對於戶部尚書的提議,沒發表任何意見!
發表什麼?嗬,打量他們都是瞎子聾子,不知道這就是皇帝,林如海和戶部尚書串通好的嗎?
算了算了,取消人頭稅就取消吧,也算是於百姓有利。
這次取消因為沒把稅額攤派到土地上,是直接不征收了,因此當戶部都不反對的時候,其他官員自然也沒揪著不放。
下朝之後,戶部尚書沒有離開,而是期期艾艾跟著蘇葉去了議政殿,一臉我有事稟告,說什麼都不離開的架勢。
蘇葉瞥他一眼,示意梁源把設立國企的策劃拿給他,“拿去內閣與諸位大人討論,拿出章程來,再找幾個負責人,去吧。”
那資料可是厚厚一遝,戶部尚書也不嫌重,兩眼冒光接過,一話不說,立刻退出去內閣了。
閣臣們見到他親自搬著一堆資料進來,立刻明白是要事,上前幫忙,湊到一起看。
看的過程,表情那叫一個精彩紛呈,時而皺眉,時而不悅,時而高興,時而疑惑,到最後長舒一口氣,怔怔坐在那裡,腦子裡宛若萬馬奔騰,轉的飛快。
場內一時沉默,半響才有人出聲,“那鋼鐵真那麼好?”
“我去看過京郊的水泥鋼筋建築,確實很好,”戶部尚書道,那樣規整亮堂的建築,還能登高,連他都羨慕了。
“那些農機大部分用的是鋼鐵製造的......”其中一位閣臣道。
“還有橋梁,船舶,建築......”
“上麵還提到什麼車,鋼鐵那麼重,馬哪裡拉得動?”
“不是,上麵寫的是蒸汽車,不用馬拉,這蒸汽還能駕駛車?假的吧......”
實在上麵寫的鋼鐵作用過於匪夷所思,讓這些見多識廣的閣臣們,都不知道該不該相信了。
戶部尚書沒說話,等待閣臣們回過神。
他是相信的,自從知道水泥肥皂香水之類的都是皇帝搞出來的,就覺得沒什麼是她做不到的,那這鋼鐵的作用就沒什麼好驚訝的。
至於那蒸汽車,不明白就不明白吧,造出來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對了,還有蒸汽船,可遠洋,那也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真要成功了,帆船就該淘汰了。
想想到時能賺到的利益,嘶~
他耐不住了,提議道,“要不我們商量商量,該怎麼把這些事安排下去?”
反正皇帝已經決定,與其商量是否可行,不如商量怎麼做到吧!
五位閣臣齊齊看向他,眼裡都是疑惑,你就這麼信了?
戶部尚書扯扯嘴角,“皇上做的哪件事,是沒做成的?算無遺策說的就是她老人家,”連天下都算計來了,這些小事,不值一提!
“哎~”五位閣臣也無奈,他們原以為自己是皇帝的智囊,雖然權利小了,但也是參與決策之人。
現在卻發現,皇帝哪裡需要他們的意見,那主意正的很!
他們這些閣臣隻是工具人罷了,為的就是把皇帝天馬行空的想法實施下去,就連頂鍋都不用,皇帝直接繞過他們決定了。
這樣也好,到時候禦史上折彈劾,皇上一個人去承受吧。
如此想著,閣臣們任命開始研究,分析,並做計劃,然後對文武百官一一篩選,看誰適合去主持資料上提到的各項事務。
能做到閣臣的,那都得是全大楚最頂尖的精英,腦子不是一般的好使。
在他們的努力下,很快列出一個章程,在下一個大朝會上向皇帝稟告。
因為事情過多,要素過雜,朝臣們聽完都花了兩個時辰,要不是蘇葉好心,讓人上了座椅和吃食,他們大概就要餓著站一整天了。
官員們在心裡哀嚎,之前各種設立新部門,整改還沒完成,又來又來!他們是鐵打的嗎?
可即便累得精神恍惚,也不得不打起精神來,因為這次的內容涉及到各行各業,也意味著大部分部門都牽扯進來,由不得他們不認真記住。
彙報完,蘇葉不給官員討論時間,直接按照閣臣們商量的結果,給文武百官下命令,命他們全力配合,另外還指定了負責人。
像各個國企,就是正副兩位,涉及道路橋梁和船舶,則是五人團隊。
這是負責的,剩下的辦事人員,要他們自己去百官中挑,或者直接從新科進士中選。
和蘇葉同一屆的進士中,除了少數幾個被安排差事外,大部分還在靜候,正好各個地方都需要人,直接安排上即可。
包括前幾科考中沒撈到官職的,加上犯了一些小錯被貶官的,全部起用。
當然像貪贓枉法,行賄受賄,酷吏等就不在考慮範圍了。
而觸怒太上皇和廢帝,或者因為黨爭而貶官的,也重新得到機會。
可即便如此,人還是不夠用,怎麼辦呢,緊急加開恩科。
有多緊,原本年後一三月會試,直接提前到今年秋末,不過兩個月後。
也就是說,有些比較遠的,連消息都沒通知到,恩科就結束了。
這當然是不公平的,因此這次恩科分兩次,今年秋末一次,明年春還有一次,每次錄取三百人,總共六百人。
另外就是,參加了今年秋天的,就不能參加明年春那一次,總要給偏遠地方的舉人留機會,不能你一人連續參加兩次。
可這就夠了嗎?依然不夠!
不僅是人員數量的問題,還有質量問題。
科舉選出來的新官可以在緊急培訓半年後,去各個地方任職,有老官員帶著,不會出現大問題。
可目前需要的崗位,有一些技術性比較強的,這些人壓根不會。
比如農技站,需要的人才必須是懂農業,懂農用機械,了解良種肥料,甚至氣候,土質,水利等內容的專業人才。
官員們安插一些人進去混個管理文書之類的工作沒問題,但不能全是這樣的,那就一點作用都沒有了。
因此農科人員必須要有,全大楚至少需要建上千個農機站,也就意味著至少需要幾千農業人才。
礦產業,船舶業,鋼鐵行業,乃至國企屬商業,哪個不是技術性強,沒接觸過的人聽都聽不懂,能用那些讀四書五經的人去乾嗎?
當然了,能過五關斬六將考上來,個頂個是聰明人,有些甚至能做到學什麼都快,並且精通,但這樣的人未必肯去那些新部門,估計更想在朝堂揮斥方遒。
何況,這樣的人才,閣臣們商定的負責人本身就是,有他們統領,剩下就是懂專業的人按照要求去實施,太聰明的,也沒有他們發揮的空間。
現實問題擺在這,缺人,大量缺人!
怎麼辦呢,還是一樣的方法,考試。
蘇葉一連下了好幾道聖旨,秋收恩科過後,舉辦女官考試,商貿考試,鋼鐵船舶等相關專業技術知識考試,考中就錄取為官!
嘩!全朝震驚!
尤其是讀書人,他們不滿皇帝下的旨意,憑什麼女人能當官?憑什麼那些人會那些所謂的技術,就可以直接不用考科舉就當官!
不公平!太不公平了!群情激奮,一時間整個京城鬨得沸反盈天,許多學子紛紛走上街頭,聚眾到貢院門口,各衙門門口,以及皇宮門口,要求給個說法。
另外,他們還對百官不滿,覺得他們屍位素餐,竟然沒勸阻皇帝,甚至鬨到圍了這些官員府邸。
百官:......
我招誰惹誰了?是我們不想阻攔嗎?是皇帝壓根不給機會。
皇帝給他們分配了大量任務,每個人都忙得團團轉,還要求了完成時間。
隻要錯過時間,沒按時完成,評級就降一等,降到及格以下,直接扔去那些新部門。
除了少數幾個對這些‘奇淫巧技’感興趣的官員,沒人願意被貶,這樣的地方,進入就會被同僚恥笑。
可偏偏也是這樣的地方打量缺人,那十幾位負責人專門盯著他們挑,皇帝還答應,工作完成不好的就代表不適合,既如此,不妨跟著去新部門試試,說不定發掘出新才能呢。
這不就相當於末位淘汰製?
為了不成為被淘汰的人,官員們無法,隻能卷生卷死,生怕自己成為那個倒黴鬼。
而分配任務的上官也是雞賊,把每個人的工作安排得滿滿當當,一點空隙都沒有。
如此,他們連回府的時間都沒有,哪還有心思提出反對?
算了算了,人真的不夠用,選就選吧,那些學子不懂他們這些官畜的苦!
一些被圍了府邸的官員,悄悄派人回去,得知他們隻是圍著,也不敢鬨事,乾脆不管了,也管不過來,都快累死了,睜眼就是工作,閉眼前還是工作。
事情鬨得轟轟烈烈,最後平息得也相當迅速。
報紙上直接宣布了皇帝新旨意,朝廷如今很忙,學子們不認真看書複習,還在考慮這些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事,說明此人沒有大局觀,沒有為大楚未來考慮的意識,隻注定自己得失,不適合成為現今發展中的,蓬勃向上,劇烈變化中的大楚。
此等人不是大楚需要的人才!
因此,鬨事的學子會被記錄檔案,直接取消恩科名額,等三年悔過自新後再來吧!
當然了,這些是總結後的意思,報紙上其實洋洋灑灑用了三個版麵,闡述此次事件。
從朝廷缺人的現狀,到朝廷需求人才類型,到唯才是舉的決心,說的那叫一個慷慨激昂,好似不如此做,就選不出最適合的官員,會對全天下百姓不利,反對者要麼目光短淺,要麼注重私利,不能與之為謀。
最後,用整麵篇幅總結蘇葉這位新上位帝王的豐功偉績,雖然才當皇帝半年,卻早就開始為百姓為天下蒼生謀福祉了,從肥皂到玻璃,從打天下到成立糧商會,讓百姓們都有機會吃飽。
每一個舉措都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且從未出錯,如此一位帝王,她的決策會出錯嗎?
既然她沒有錯,那錯的是誰?那些科舉都沒考過她的舉子?
這話可謂紮心,卻也是大實話!
從三月到現在,鄉試還沒開始,也就意味著現在鬨事的那些舉人,全都是蘇葉的手下敗將,他們憑什麼以為自己比蘇葉強?
人家不過十五,就已經是狀元了,文曲星下凡不過如此!
你們呢?
報紙一出,誰與爭鋒,百姓都相信皇帝,學子們的鬨騰成了一場笑話,怕真的取消考試資格,灰溜溜撤了。
真可謂鬨了個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