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尋著味兒朝這邊看, 餘慧芳就大大方方地表示,閨女回來了,給閨女補補。
反正他們一向疼孩子, 倒不顯得蹊蹺。
本來想再給妮妮塞倆零花錢,但閨女表示她是掙工資的人了, 目前還有安置費的補助, 手裡的錢富餘,沒要。
周嘉妮下午隻去了趟廠裡, 回來就沒再出去,在家陪奶奶整理了下現有的碎布, 打了漿糊做袼褙, 奶奶打算做個布包。
家裡人相中她背回來的布包了, 餘慧芳覺得背著出去買個菜啥的很方便, 用袼褙做書包底, 看著挺括不邋遢。
晚上吃飯的時候周萬裡眉眼帶笑地問閨女:“你們還真給廠裡寫感謝信了?”
下午周嘉妮給黃主任送過去的。
信是劉通寫的,以前進大隊社員的身份, 在信裡表達了對二紡廠買菜幫村民創收以及幫著找材料的感謝。
讓黃主任非常有成就感之餘還有點心虛, 有成就感是他幫著跟廠裡食堂牽的線;心虛是因為材料的事他安排助理隨便找了本書應付了事。
現在覺得有些過意不去, 在辦公室裡來回轉了轉圈,喊了助理進來, 吩咐了幾聲,助理點頭離開。
廠裡食堂的人也開心, 沒想到在他們看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居然還收獲了一封鄭重其事的感謝信, 托周萬裡回來告訴周嘉妮,說明年要是還有這種忙需要幫,直接跟食堂打招呼就行。
一來一回, 這也算用前進大隊的名義跟二紡廠搭上了關係。
“當然,甭管大小都是幫忙,況且又是幫村裡社員解決問題,不表示一下怎麼行?”周嘉妮笑道。
周萬裡笑道:“食堂那邊都誇你呢。”
說他閨女辦事地道。
另一邊,劉通他們一出車站,坐上來接站的張叔的牛車,就催著他往縣供銷社走。
趕在供銷社下班前進門,直奔賣布的櫃台,一眼就瞧見了那塊軍綠色的棉布,很驚喜這邊居然有貨,問了下,也不多了,就還有一丈六,兩人掏出錢和票一起買了,還買了兩個紅線軲轆。
之後坐著牛車慢慢悠悠回村,一路上體驗了一把上回張寶生回村後的樂趣,給張叔著重描述了下百貨大樓和他們逛街時的見聞。
張老四也是一路眉眼帶笑,這趟出去,真是長見識開眼界,等到家就研究研究人家的編花手法。
到村口碰見等在那裡的張寶生,黑咕隆咚的,要不是看見一明一滅的亮光,都不知道那兒蹲著個人。
等他們車子走近,張寶生才開了下手電筒,笑道:“回來了?咋樣?”
劉通笑道:“非常順利,人家很認可咱的籃子,對我們客氣友好,又接了倆單子,咱們的規模啊,還得擴大。”
張寶生老臉堆笑:“擴大好,擴大好,我還擔心咱們廠子開起來沒那麼多單子撐著呢。”
聊完交接的事,張老四沉聲道:“交接是很順利,但跟著車去的路上碰到了劫道的,車隊的人還開了槍。”
那邊張叔聽著心頭一咯噔,吸了口氣。
張寶生也是心頭一跳,不等他開口,一道年輕的聲音插進來:“沒人受傷吧?當時兩邊都動手了?”
夜色下,邱則銘覺得頭皮發麻,聲音不自覺透著緊張。
張老四擺擺手道:“沒有沒有,咱們這邊的人開了槍就把劫匪唬住了,我們沒露頭,就那一樁意外,再往後直到省城都平平安安的。”
張寶生鬆了口氣,抬手抹了把汗,緊聲道:“不容易,你們辛苦了。小周同誌沒嚇著吧?”
女同誌遇到這種事應該格外慌神。
邱則銘緊張的看過來。
劉通搖搖頭,語氣中難掩讚賞,道:“小周同誌可沉得住氣呢,一聲沒吭,看著特彆穩當。”
詳細說了下當時的情形,大家還是捏了把汗。
最後張寶生體諒他們旅途辛苦,定好明天早上開會,就讓他們趕緊去休息,邱則銘也轉身離開。
劉通沒忙著回家,去了趟張開山家,把布和圖樣交給趙梅,說了周嘉妮的交待,數量上多報了三頂,最後道:“有三頂不是小周同誌的,我跟四大爺一人一頂,另外一頂是我跟四大爺合著給惠惠的,不能讓你白忙活。你不知道,省裡這款帽子都搶不上,孩子們都稀罕,我們沒買著,小周說讓你幫著做,我倆也就跟著省事了……”
趙梅想推辭劉通的這份報酬,劉通擺擺手道:“拿著吧,應該的。”
目送劉通離開,趙梅關門後回了棚屋,借著燈光看圖樣。
張開山道:“誰送來的?”
“劉會計幫小周同誌捎來的,讓我給她做幾頂這種帽子,說省城很流行。”趙梅笑道,“我看看圖樣。”
省城這邊,周嘉妮一覺睡到早上七點多,家裡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隻剩奶奶在家,正在看晾了一宿的袼褙。
見孫女出來,道:“我去下麵條,窩個荷包蛋,再舀一勺牛肉湯,可好吃了。早上嘉平嘉安比平時都多吃了半碗呢。”